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金瓯重圆(354)

作者:一只小蜗牛 时间:2025-08-01 21:43:38 标签:强强 重生 HE 宫廷

  他心情正好,穿常服登上城头,远望两军营垒。因着秦良弼已到,曾图不敢托大,率军后撤三十里,选择一险要处扎营。

  以这般距离,城上已看不清他军中旗号,只能隐隐约约看见旌帜浮动,在远处连成一片。

  北望涣水,一水相隔的南北两岸,但见得大片营垒相连,自西北向东南沿着水道逶迤不尽,一眼几乎看不到头。这却只是两军各自的先锋部队,不出十日,还会再有数万兵马赶到。

  亳州势必要成为交战之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已从茫茫原野上升起,地上春草却刚刚吐出了今年的第一抹绿色。春风挟着寒意扑面而来,刘钦按着城砖,忽然微笑一下,不止为他终于还是赌对了,也为了——

  “咚咚咚”的脚步声从背后响起,朱孝几步登上城头,从陆宁远处发来的密报正在他手心里面捏着。

  他知道刘钦已经等了太久,所以跑得比平日更快,几乎是飞身上城,把它呈到刘钦手里,然后才来得及喘一大口气。

  刘钦接过,下一刻就拆开了,眼睛一低,落在信纸上面。

  像往常一样,朱孝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他的面色,却没看到他意想中的神情。刘钦蓦地把笑收了,愣了一愣,脸上的神情像是疑惑,又像别的,朱孝看不明白。

  后来他知道,陆宁远不曾往亳州这边来,先斩后奏,将麾下兵马中的五万人调往开封方向,然后向刘钦请旨。

 

 

第249章 

  陆宁远没有来亳州,而是往别处去了的消息,在刘钦通报给众人之前,徐熙先已听说了。

  刘钦带他来,就是因为他在夏人当中经营了一段时日,颇有成效,像这样的军马调动的大事,不难侦知,因此他得知消息,只比刘钦晚了一日。

  同刘钦一样,收到消息的第一刻,徐熙也怔了怔,一时有些难以置信。探究陆宁远究竟是作何想,大可放在后面,很快他便暗忖:刘钦是否已经知道此事了?

  正常来说,像这样的情报,不会有人比他知道的更快,他手里的应该是第一份。但陆宁远动身之前,是否派人向刘钦报告过?嗯……料他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一声不吭地如此进军。

  此时刘钦应当已经知道陆部动向了,却为什么没露半点口风?怕人心浮动么?

  是了,现在城内外所有人都以为,陆宁远一定就跟在狄庆大军后面,只要狄庆大军一到,陆宁远在城外现身也不过就是一两日的事。他麾下那些现在由他的几个部下分领的人马,也会向这边集结,有他在,狄庆纵然再猖狂百倍,也不足为虑。

  即便陆宁远之前一着不慎,失手被围,有他自己一二分决策失误之故,但军中众人对他,仍目之为天神一般人物。

  这几场仗打下来,国人未必知其厉害,但军中众将乃至普通士兵,但凡稍通兵事的,无不对他钦慕推崇备至。

  徐熙知道,京营里有些人甚至暗地里议论,说陆帅一到,咱们就尽可以高枕无忧了,大有将自己身家性命全都交到旁人手中的懒散之意。

  可惜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这风气也就视而不见了。但如今陆宁远跑到别处去了,这些人得知,作何反应?

  徐熙虽然一贯喜欢躲闲,不该自己管的事情从来不管,但深知其中利害,想到此处,也不禁皱了皱眉头。

  这消息哪怕刘钦已经知道了,也需得经他的手上报给他,徐熙想了一想,按下半日,将它和其他情报一起呈给刘钦。

  刘钦看了,冷静静没什么反应,徐熙更加确信他已经提前得知。他也不对此事做什么议论,刘钦却好像正等着他这一份情报来下台阶,当天夜里即召集众将,向他们通报了对陆宁远另有部署的消息。

  他选的时机正好。这天白天,狄庆想要渡河,被秦良弼阻住,抢搭起的浮桥被烧断了大半,剩下几座本来已有夏军通过,在南岸抢占了渡口,让雍军不能再来烧桥,但激战半日之后,力有不支,还是退回北岸。

  秦良弼没再把剩下的几座浮桥烧断,显然是为日后反攻做了预备。初一交锋,便小胜夏人一阵,士气正高,刘钦在今夜透出口风,众人也容易接受一些。

  只是他口中说,对陆宁远“另有部署”,好像是他自己命陆宁远不必来亳州的,那便是唬人的了。

  别人不知,徐熙可知道,推算陆宁远部开始移动的日期,绝不可能是收到刘钦的命令,让他这般做他才动身的,时间上来不及。

  况且在两日之前,刘钦之间,还颇有几分熠熠,现在看着却有几分心情不怿,这细微之处旁人发现不了,却瞒不过他。

  刘钦如果是主动为之,如何会是这个反应?可见陆宁远此番行动,事先并没知会刘钦,刘钦自己事先也没预料。

  他打肿脸充胖子,徐熙自然不可能拆台,便不出声,就见众将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惊讶之外,更又有几分小心翼翼——刘钦此举,实在是高深莫测了。

  刘钦没多解释,也没说陆宁远是去哪,末了不动声色地又喂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陆部虽然另有差遣,其下张大龙部已在赶来路上,距此不过一百五六十里。秦部后军也不过数日便到。”

  “夏军还有约五万人,已到附近百里,推其意是要分兵占定各县,不会都来。亳州城小,外面也屯不下这么多人,一万人来、五万人来,没有差别。”

  众将纷纷称是。于是又议论起之后的部署,陆宁远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他说得轻松,之后几日,夏人果然没有直接进攻亳州,而是一处处占定涣水以北各县,更有一支取道西面,两日之内就重新攻破刚被收复不久的鹿邑,占定了涣水上游,拆去城中民房,造起战船,不出两日就能下水使用。

  秦良弼不敢再驻军水边,引军稍稍后撤,他一撤,涣水北面的夏人马上便连夜架起浮桥渡水,进逼南岸。

  而秦良弼的后军,虽然也赶到了,却已没太多事情能做,尽数屯军在亳州郊外也不是道理,犹豫再三,给刘钦上了封奏表,委婉地请他移驾。

  秦良弼不是第一个这么劝他的人,在他之前,俞煦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虽然离刘钦更近,用词却比秦良弼更加小心,提醒他夏人覆压之势已成,銮驾若还在这里,危险便一日胜过一日。既然短时间内不会再有援兵,圣驾是不是稍稍向后,往腹地移动更好?秦帅在前,也好放开些手脚,同夏人争夺。

  他说了许多,但还有没说的话。那便是现在既然陆宁远已经脱险,刘钦亲征的目的便已经实现大半,剩下的,为了在朝野上下表明态度、为了收拾江北人心,只要刘钦还在北边一日,无论是在最前线还是在后方,那都没有差别。

  只是此话他越是不说,就越相当于说了,刘钦不能不在心中思量。他已是天子,不是从前做储君的时候了,有些险该冒,有些却不该,临行前他答应母亲两个都要,现在已经得了一个,剩下一个便不可不虑。

  在初时曾图攻城那几日,交战正烈时他几乎从未登城过,便是这个缘故。要是城池已经摇摇欲坠,他自然披甲登城,鼓舞士气,但交战之始,城中守备正足,士卒死伤也少,他身为天子,却亲冒矢石,那便是误国。

  如今俞煦、秦良弼相继进言,刘钦思虑了几日,临要点头,却忍不住想,陆宁远在开封如何了?

  平心而论,几天前他刚读到陆宁远送来密信的时候,惊讶之余,心里有一瞬间的不快,像是失望,又像是什么别的,好像什么东西一点点放下来,他伸手过去,本拟接住,它却从他手边掉了下去。

  很快他将心里的不舒服压下了。陆宁远在密信中备述了这样做的原因,确有道理,也的确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狄庆已经启程,陆宁远跟在他后面,狄庆往哪,他便往哪,让人家牵着鼻子走,岂不处处受制?

  他跳脱出去,为难的反而是狄庆了。

  开封救是不救?不救,大批的粮草辎重、金银布帛都放在那里,换做旁人,狄庆或许未必担心,开封毕竟城高池深,没那么容易易手,但威胁此处的是陆宁远,狄庆有如此魄力,敢对此处置之不理么?

  如果去救,好容易调来的兵马又要再往西移动,战场又要再变,迁延那么多时日,他取得了什么战果?如何向朝廷交代?况且移动过程中,稍稍露出破绽,陆宁远、秦良弼绝不会放过。

推荐文章

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贪心无厌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嫁给懒汉之后[种田]

当病弱王爷被迫娶了锦衣卫

黑布隆冬

榻上臣

我与狸奴不出门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金瓯重圆

裂竹帛

[重生]雍高帝纪

上一篇: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