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金瓯重圆(258)

作者:一只小蜗牛 时间:2025-08-01 21:43:38 标签:强强 重生 HE 宫廷

  正是因为知道上一世夏人所为,他才比旁人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此次虏弦又开,皆是他一人之过。难道他当真做得太操切了?难道他应该再隐忍两年,不动岑士瑜,不动其他人,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施行薛容与的主张?难道他当真不得人心至此,好容易得此大位,本以为能一展志向,放开手去干,结果还不如他大哥那时候?

  刘钦绝不后悔,可是内忧外患交相煎迫,他面上一切如常,心里也不觉着自己如何忧心,想着无非兵来将挡就是,天总塌不下来,虽则如此,两只眼睛却渐渐有些不能视物。

  前些日子朝廷对薛容与、周维岳的攻击太剧,他保此二人,把所有担子都移到了自己肩上,那时就觉着眼睛有些不适,只是十分轻微,他并不当一回事。后来前线捷报发来,岑士瑜彻底翻不起身,他心怀大畅,那点不适便跟着烟消云散,好像从没有过似的。

  谁知紧跟着形势便急转直下,这眼疾又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他知道这是当初中了泽漆之毒后留下的病症,担忧放任不管,又要像上一世那样时不时失明,刚一察觉眼前模糊,马上便叫了太医诊治。

  但太医诊断之后,均说他体内余毒已清,坚称龙体无虞,唯肝气郁结,写下的方子翻来覆去仍是柴胡疏肝散,另外再劝他静养,不要焦劳。刘钦自然没法静养,煎的药吃了几副,只不见好,反而一日比一日瞧得模糊。他却不动声色,除去德叔、朱孝等少数几个人外,再没别人知道。

  因为怕让人瞧出端倪,这些天他几乎没有再单独召见过大臣,就连薛容与说有要事求见,他也没有见他,只让他将所奏具表呈进宫内。

  眼下在朝堂上,他与众臣离着很远,凭着声音、记忆,和眼前的一点仅能辨认服色的微光,也能将众臣分清,倒还能勉强维持着平日里的样子,不教人发现。

  如今岑士瑜已经不在朝堂上,如何处置他,刘钦还没有定下,于是暂且搁置下来,连岑鸾也还没杀。岑士瑜不在,崔孝先便隐隐成了朝堂上的第一人,自觉责无旁贷,当先开口:“夏人入寇荆鄂,要想调鄂王之兵,恐怕已经晚了,当务之急是弄清楚,夏人有没有趁机进犯京城的打算?如今京城只有京营万余人,防务空虚,夏人如果顺江东下……”

  他小心觑着刘钦脸色,“后果不堪设想。”

  “你的意思是,调鄂王之兵回援京城,不去迎击夏人?”

  崔孝先感到刘钦在看他,又好像看的不是他,心里有些奇怪,却没有声张。“鄂王军马甚众,回援京城,足以震慑夏人不敢轻举妄动,定会引军退出我境。”

  “鄂王,鄂王……”刘钦重重叩着御案,念了两遍,“如今荆鄂腹地遭夏人掳掠,你却让鄂王龟缩回京?”

  他此话太过严厉,崔孝先一时不敢再言语,默默退回朝班当中。

  刘钦又问:“他们摄政王刚死不久,朝中军中都没有主心骨,未必不是色厉内荏。况且夏人主动撕毁盟约,如果我大雍坐视不理,夏虏岂不愈发骄狂?有没有同他们一战的可能?”

  他提出的问话不像问话,明摆着是想让人附和。崔孝先正犹豫着要不要就势改口,那边薛容与已先道:“臣以为可速调现在江浦的秦良弼军往西截断夏人退路,再命鄂王火速进军夹击夏人。江淮水系密布,不利骑兵驰骋,现在天气又很炎热,若能一战而胜,便是我大雍新朝立国之战,料来他们短时间内定不敢再度南犯。”

  刘钦心中一动,没有立时出声。

  崔孝先在心里骂起来:好个老奸巨猾的薛逢时,你不该叫薛逢时,你该叫薛逢迎。鄂王打了一场胜仗,皇帝立住了,你也跟着在朝堂上立住了,你还不知足,得陇望蜀,想着赶紧再胜一仗,好继续折腾你那些玩意,撺掇着皇帝起兵。要是没胜,你怎么办?你当夏人和国内叛军一样好对付么?

  当下把胡子一撇,颇为不忿。

  马上便有人反驳,朝堂上吵作一团,刘钦只默默听着,不再说话。他也意识到,自己表现得太过明显,让人听出了自己心里所想,薛容与倒未必有多少私心,但旁人就说不准了。

  哪边说的都有道理,刘钦听得不耐,曲起手指悄悄敲了几下桌案,计算着信使快马往来所用的时间。

  到底要不要打、怎么打,还是听一听陆宁远的意见再做定夺。

 

 

第182章 

  陆宁远收到刘钦的密信,第一次,心头漫起沉重之感。

  从信中他得知,过江的乃狄庆军,约有一万余骑,绕过襄阳,避开江陵,直下岳州、常德。但这并非夏人主力,北面还有夏国大将元涅率领的数万大军,只知在河南一带,具体动向还未探明。

  狄庆选在这个位置过江,应该不是觊觎建康,只是想劫掠一番,趁他们不备便行退走。狄庆既然有胆量、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便孤军深入这么远,便说明他所部即便不都是精锐,也必定都是骑兵。

  陆宁远将信放进怀里,从临时搭建的帐中走出。士兵们多已睡下,只有巡夜的兵丁时不时举着火把列队走过。营里静悄悄的,他站在帐前不远,没有惊动旁人,仰望北斗,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刀的刀柄。

  以他这一军的脚程和同夏人间的距离,哪怕并不回京,直接赶往岳州,想要追上狄庆也不可能。但如果狄庆当真被他追上,形势反而更堪忧虑。因为如果夏人故意迁延不退,这便说明他们定然还有所谋划,恐怕是要与北面的元涅大军有所呼应,有意留在这里,足见所图甚大。

  无论如何,腹心间被人这样一刀刺入,总让人坐卧不安。

  陆宁远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这一封信。他一向是不惮与夏人一战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问他,他都只有一个“战”字,从不做他想。但眼下真是作战的好时机么?

  大军移动,靡费时日,且不说赶到时狄庆是否已经安然撤退,就是当真接敌,以自己麾下这些官兵在前一战中的表现,他自问也没有几分取胜把握。江北雍军战力稍强一些,但元涅在北,虎视眈眈,至今意向莫测,贸然调动大军,恐怕为其所乘。

  那么他就这样回复刘钦么?

  陆宁远重新把信拿出来,就着月光又看一遍。信中话是刘钦的语气,但却不是他亲笔所书,这还是第一次如此。这是两人之间的密函,不是明旨,究竟因为什么,刘钦才会让人代笔?

  陆宁远出了阵神。

  刘钦几乎从不在信中对他表露心境。他知道自己走后朝中斗争甚剧,无一日不是暗潮涌动,但刘钦很少对他讲,即便提及,也往往只是三言两语轻轻带过。

  有时他会对着这三言两语,和在军中道听途说来的纷纭消息暗暗想,刘钦此时正想着什么呢?他烦闷么?气恼么?可曾有过一瞬间的心灰意冷,然后又继续振作?如果此时自己在他身边,他会不会把心里所想和自己说?

  但这些尚且不算什么,两天前,鄂王谈及京里岑士瑜失势的事,面上却是忧虑之色,因旁下无人,他便对陆宁远道:“老岑做过的那些事我之前就有所耳闻,近来皇帝为了给他定罪,又翻出许多以前的旧案,确实做得过分。”

  “可他毕竟是太上皇用的老人,陛下刚一登基就拿他开刀,未免操之过急了。要是能缓上两年,慢慢地来……”他摇摇头,“气不圆,馍不熟,冒冒失失揭开了锅,一锅夹生馍只能硬往肚子里咽了。”

  这一路下来,他对陆宁远十分另眼相待,因此存了几分教导的心思。知道陆宁远深受刘钦信重,自己没有多少时日,往后他才是陪在刘钦身边、能同他说上话的人,便想对他多说几句,既是教导于他,也是想有朝一日通过他将话传到刘钦耳中。

  刘钦刚刚即位不久,在朝中还没有多少得力的人用,威望也远不及临朝数十载的刘崇,如果决心除掉岑士瑜、推行他的那些新政,最好能先笼络一批人才,将碍事的人一点点调离冲要之位,徐徐图之。等自己羽翼渐丰,岑士瑜的那些同党也被削弱、分化,然后再同他破脸,便不至于闹成现在这样举朝汹汹、内忧外患的局面了。

推荐文章

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贪心无厌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嫁给懒汉之后[种田]

当病弱王爷被迫娶了锦衣卫

黑布隆冬

榻上臣

我与狸奴不出门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金瓯重圆

裂竹帛

[重生]雍高帝纪

上一篇: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