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金瓯重圆(173)

作者:一只小蜗牛 时间:2025-08-01 21:43:38 标签:强强 重生 HE 宫廷

  既然杀不得,陈执中便来问陆宁远最后一次。

  陆宁远原本不怎么同他说话,今天不知是感觉到了什么,还是难以忍耐,终于以手扶着左腿对他开口道:“陆某十几岁从军,因为身有残疾,不会骑马,为了能上战场,从马背上摔下来不知道几百几千次,终于习成这一身武艺。所以如此者,是为以此有用之躯,上报国家、下拯黎民,却不是为了当谁的门客!”

  他靠墙坐在地上,满身脏污,臭不可闻,一张面孔却凛然不可逼视,和前些天、和陈执中之前所见相比,简直像是换了个人,迫得陈执中一时没有说话,连发怒都忘了,只愣愣看他。

  陆宁远声音虚弱,却带着一股刚强之气,稍喘一阵便又道:“况且我已效命东宫,生死以之,此志不改。再劝无益,不必徒费口舌。陆某今日之言,烦请转告衡阳王,今后若再来相扰,槛栏外三步之内,大人须得小心了!”

  陈执中脸色一白,下意识向脚下一看,自己就站在牢门外面一步远处。怎么陆宁远一个半废之人,隔着一道铁打的栅栏,还能伤到他么?

  他虽然不信,却还是依言退出两步,同他离远了些,知道陆宁远毕竟不能为己所用,也不多说,只撂下一句“那你就等死吧”,一拂袖快步走了。

 

 

第120章 

  在狱中的这十六天虽苦,和陆宁远的上一世相比,却也算不得什么。

  陈执中说的不错,刘缵捏死他就像捏死一只蚂蚁,这一世是如此,上一世也是一般。

  纵然陆宁远拥兵十余万众,数年间力挫胡虏进攻,将数十万夏人牢牢挡于大江之北,名震天下,刘缵杀他,也只不过在一转念间。

  他已失圣心,先前的君臣相得烟消云散,只余下“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猜疑忌惮。圣心厌乱,不欲再起争端,如他这般心如铁石、一意北上的大将就显得那样不合时宜。崔孝先趁势进言,他被褫夺军权,幽禁在家,也是时势使然,顺理成章之事。

  他成了笼中困兽,终日在家无事可做,除去习武之外,就是在一张张纸上写字。他写字本就没有多么好看,愤懑之下,更如风卷狂草,字迹难辨。

  便有有心人上报于刘缵,证明他已生怨望之心,断不可留,不知刘缵心意如何,或许是追想他毕竟立功无数,或许感念几分旧情,犹豫再三,多日没有决断,一拖便拖到夏人再度发兵。

  他又一次披挂上阵,可心力既尽、志望已竭,再一次身披重甲、立马阵前,心境已和从前再不可同日而语。

  他麾下众将已被拆散,分往各处,所部人马都是从其余各军临时征调而来,升帐议事之时,放眼帐下,竟几乎无一人相识。每一下令,便如以己之臂使他人之指,方枘圆凿,龃龉难合,所对却是夏人百战之师,厉兵秣马、磨刀霍霍,锐气正盛。

  而身后建康城内,崔孝先生怕他就此得势,惊恐不已,终日嘈嘈进言,以回圣心。刘缵也暗生悔意,猜疑他心中怀恨,拥兵在外,忽然回师南下,行篡逆之举,见他一时顿兵不进,圣旨迭降,命他速与夏人决战。

  呼延震却看出陆宁远命门所在,故意坚守不出,避而不战。陆宁远为寻战机,发兵他处,可大军稍一移驻,马上便遭问责,监军横眉、天使怒目,已至动辄得咎之地,麾下也各个人心惶惶。

  如此一拖数月,不得伸展。陆宁远牵着马缓缓行于江畔,但见暮色四合,江水汤汤,追想屈原、项羽,不胜凄怆悲愤。曾有一瞬,他想过就此投江而死,但又深恨如此一死,实在不明不白。

  大丈夫生世,死当死于行伍之间,岂能衔不白之冤投于江水?他必须要面见刘缵,让他知晓自己的心。

  很快,朝廷易将,将他召回。在他出发之前,李椹曾托人向他发来密信,劝他天宽地广,何处不能容身,不如领此一军,裂土而王,被他严词拒绝。

  从他很小还不懂事时,父兄便慨然以忠义相勉。他与父亲见得很少,每次见到,父亲便将他置于膝头,对他讲述忠臣良将之事,他一遍一遍听着,小心灵中何等追慕向往。

  许多事情他都想过,可他从没想过做一个无父无君之人,行悖逆之事。接令之后,便交出军权,让使者将自己押解进京。

  然后便是他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狱。

  他想见刘缵,刘缵不见他,前线战事不知如何,他却受困于这小小一方天地,不见天日。一天过去、十天过去、两个月过去,因为实在查不出他的谋反实状,外面又人议汹汹,刘缵对他始终不曾用刑,也不曾宣判,但也不肯放他。

  同这次一样,那时他也犯了旧疾,终日里咳喘、疼痛不休。他那时年纪更长、戎马之劳更剧,病得也就更重,咳得甚至吐了血,没有大夫来看,刘缵也还是无动于衷。

  他身上不止一道伤疤,疼痛处也不止那一条病腿,就是落下的肺病,也是因抗击夏人之故,乃是为国如此,朝廷不曾念他的好,每个狱卒却都知道他的名字,偷偷给他被子、火盆,暗地里为他垂泪。

  后来此举被朝廷发现,这些狱卒都被全以谋反之罪处死,平白滚落了七八颗脑袋。新换上的狱卒便不敢造次了,偶尔有不怕死的偷偷对他加以照顾,陆宁远也不肯再接受。

  那时许多朝臣坚决反对对陆宁远定罪,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有明里暗里阻挠的人,还有人以举家性命力保他,有百姓拦道而哭,有太学生联名上书,街头巷尾的百姓终日议论的也都是此事。

  陆宁远身在狱中,自然不知,但当时在牢狱之外,已是人情汹涌,势如大潮。就是刘缵,见了如此之景,也不由举棋不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陆宁远曾经的部下,许多人现在已做了大将,于各军各地向朝廷为他鸣冤,直到张大龙受崔孝先挑唆而起事,刘缵终于下定杀心,却没有直言,而是发下手诏,命令将陆宁远施以杖刑然后流放。

  被从狱中提出,秘密送到城外,时隔三个月,终于再见天日的陆宁远,被阳光逼得久久睁不开眼睛。缓了良久,他举目而望,但见天上一轮赫日当空,没有一片白云,听说父亲死时也是这样的天。温暖的阳光重新照在身上,他却知道自己死期至了。

  回顾他这一生,自幼便离家入京,父母兄长难得一见,一直到母亲病故、父兄横死,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都仍屈指可数。与年少故友的亲密,也在某天戛然而止,只余下藏在衣角、被服里,深夜独自咀嚼的不可给人知晓的微不足道的一点绮念。

  年少敏感的时光里,他常觉着自己是孤独的,一直到多年以后,他身边的人从三个、五个变成十数万个,这孤独也始终将淡淡的影子留在他的身上。但他甚至没有余暇去从中触到一丝一毫的伤感,即猝遭时变,便从此托身于纷纷白刃之上,成志向于刀光剑影之中。

  他想要为父兄正名、成他们未竟之志,想要杀敌报国、恢复河山,想要百姓安堵、中外乂安,可是从年少时就立下的这诸多理想,到如今却是世殊时异,终成泡影!毕生所向,不过过眼云烟!

  征战有年,他终于也锒铛下狱,受辱于刀笔之吏,即将斧钺加身,竟和当初的父兄一模一样。

  父兄死时都想了什么,是不是也和他现在一样?

  曾经父亲在残疾的他身上究竟看到了怎样的希望,才替他改了现在这个名字?他可曾想到,到头来,儿子这一生草草,别无功绩,至于身死,仍一事无成,既不曾为民靖方,也没有能安国宁远。

  他是叫做陆宁远的啊!

  陆宁远在最后的关头哽咽了。但眼泪只在眼眶中滚过一下,即被他同满腔的激流与苦水一并咽下。

  杖刑开始了。

  但听一声扯起嗓子的“用心打”,铁杖翻飞,血肉横溅。陆宁远背上的衣衫破了,渐渐血肉模糊,又渐渐有血滴滴答答沿着腰侧打在地上,他只咬着牙一声不发。

  无论是刘缵还是崔孝先,都心知肚明着没想让他活命,之所以定下杖刑一百,便是要取他性命。这一句“用心打”,便是提醒用刑人不得放水,每一杖都要落到实处,震荡脏腑,绝不是擦破皮肉做做样子。

推荐文章

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贪心无厌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嫁给懒汉之后[种田]

当病弱王爷被迫娶了锦衣卫

黑布隆冬

榻上臣

我与狸奴不出门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金瓯重圆

裂竹帛

[重生]雍高帝纪

上一篇: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