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王府的下人见到皇帝銮舆,方才跪倒一片,还未起身,见他风风火火便往里走,一时来不及站起引路,只愕然瞧着。
众人不知他眼睛有恙,见他直直便往池塘中走,吓了一跳,但离得稍远,一时阻拦不及,只有纷纷道:“陛下!陛下!”
幸好陆宁远一下轿就快步相从,拖着瘸腿到这里总算追上,赶在刘钦一迈步踏进水里之前拉住了他,低声道:“这边。”
刘钦神情动动,对他道:“你走在我边上。”
陆宁远松开手,在他身侧拿脚步声引导着他。鄂王府的下人也反应过来,忙也起身跟上。
刘钦一路走到刘靖的卧房,两个侍女见了他,连忙伏倒,刘钦挥一挥手让她们自去,慢慢走到刘靖床边,叫他:“叔父!”
刘靖此时已是靠参汤吊命。这一番奔波,毕竟耗尽了他本就所剩无几的心血,回京一日他便彻底一病不起,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放心不下刘钦,这才让人去宫中请他过来。
刘靖应道:“嗯……你来了……”
现在的他眼窝深陷,脸上呈现出将死之人诡异的青黑色,一张口,便有细细的涎水从嘴边淌下。侍女手握着锦帕,却因刘钦在床边,不敢上前擦拭,涎水便淌进枕头里面,洇湿了一小块。
刘钦却看不见,只是听他声音虚弱,又叫了一声“叔父”,坐在床边,摸到他的手握住。
刘靖的手已经凉了,此刻他只有胸口间还有一团热气,想来等这团气也散出去,人便要真的去了。刘钦心中一酸,握得更紧。
刘靖道:“雀儿奴,叔父要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还有你父皇……你……你那眼睛……”
刘钦怕他饮恨而殁,便道:“叔父放心,侄儿的眼睛已经大好了。”
隔这么近,刘靖看进他眼睛当中,如何看不出他视线并不在自己脸上?听他这样说,更觉心痛如绞。
刘钦这样轻的年纪,又生当如此乱世,刚刚登上大位不久,眼睛却看不见了,他这做叔父的,岂能不忧愁入骨?自己死了之后,刘钦又该如何坐定这天下?
他胸口一梗,忽然喘不上气,刘钦茫然不知,陆宁远从旁瞧见,忙越过刘钦上前来,托着刘靖的头扶起几分,以手揉他胸口。
刘靖吐出一口粘痰,急喘一阵,这时刘钦方才知道发生了什么,知道瞒不下去,将手放在他胸口上面,低声唤道:“叔父……”
刘靖流下两行老泪,重重应了一声,“哎!”
他看到陆宁远也在,昏花的老眼擦起两簇亮光。
早在陆宁远小的时候,刘钦就曾带他来自己府上玩过几次,这几个月相处下来,他对这个被刘钦十分看重的年轻人更多了几分了解,见刘钦携他过来,如何不知其意,向着刘钦轻轻点头,“靖方是……国之良将,你要……好好待他!”
若非陆宁远本人在侧,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应当是“好好用他”。他虽然不是皇帝,但身为皇亲,又在刘崇身边多年,帝王心术也早潜移默化,即便将陆宁远当子侄看待,颇有欣赏之意,但在临终之时,也但有权衡而已,难免有几分冰冷。
“那个薛容与……”刘靖又喘两口气,“也可以用……只是……你要把握住他!”
刘钦应道:“侄儿明白!”
“这一战……没关系……你不要灰心丧气,休养……休养生息,深根固本……内有强臣,外有良将,我大雍并非无人!早晚……早晚……”
他抓着刘钦的手愈发用力,“早晚有恢复那日!可惜叔父,叔父看不见了……”
刘钦两眼一热,眼泪陡然落下,“叔父放心,侄儿身在之日,必能克复中原,复我大雍江山!若……若叔父营魂有识,必能得见那一天!”
刘靖两眼当中也淌下累来,从枕头上奋力抬起头,重重点了一点,看向陆宁远,“靖方,你先出去。”
陆宁远领命去了。
等他走后,其余侍女也被赶走,屋里只剩下叔侄二人,刘靖低声道:“小雀儿奴,叔父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他在刘钦这只小雀面前自比大鸟,可刘钦伤痛之下,心神皆乱,对他这临死之前的诙谐无法体察,自然也就更想不到他这故作诙谐是为后面的话预做铺垫,只是听他又道:“有些话便不得不讲。”
“叔父知道,你对你父皇……颇有些微词,近来他也做了些事,他,哎……叔父就要死了,只要你答应一句——”
他紧紧抓着刘钦的手,两只老眼当中,忽然照出凛凛的光来,“无论何时,你都要记着,他是你的父亲!你肯答应,叔父才能……才能放心地去……”
刘钦一怔,随后应道:“是……叔父放心,刘钦绝不敢,不敢不尽孝道。”
刘靖这才松劲,跌回枕头上面,大口大口地喘息着,声音却越来越低。
刘钦心里一沉,叫道:“叔父?”
刘靖应了一声,笑了一笑,又滚下眼泪,低声喃喃,“我所生一子不忠不孝,我这把老骨头能在临死之前做一点事,也算……也算对得起祖宗社稷了。”
刘钦心里一酸,知道他是想起了堂哥刘绍,听他那“不忠不孝”四字,似乎是隐隐知道些什么,却也并不发问,只是道:“叔父……此次平叛,要是没有叔父,侄儿当真不知如何措手。叔父实有大恩于侄儿、有大功于国,无愧先祖,也无愧子孙。”
刘靖摇摇头,悠悠叹一口气,鼓起最后的力气道:“雀儿奴,让叔父看一看你……”
刘钦凑上前去。同小时候许多次一样,刘靖冰凉的手在他脸上缓缓抚过最后一下,然后便就此落了下去。
第193章
因刘靖之死,刘钦原本有了几分起色的眼疾重新转剧,一连好几天的功夫,又什么也看不见。但刘靖停灵的这些天,他为表哀悼,不再视朝,一时倒也能遮掩过去,只是原本应该在战后马上便议定的升贬奖惩之事,便又拖了下去。
先前平定刘骥叛乱之后,虽然刘靖、陆宁远等人没有回京,马上便又去前线与夏人交战,但即便战事正亟,朝廷仍是下诏分赏了有功。
许多将士升爵受赏时,要么正在行路,要么已经开始交战,不曾面见天子,诏书一至,宣读完毕,人就已换了官爵。
刘钦深知赏不逾时的道理,尤其在与夏人开战之前,士气更是尤为重要。此举自然大大激励了军中上下人心,但最后究竟有几分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这次因为刘靖之死和他自己的眼疾,战后多日不曾议定功罪,有功之人眼巴巴等得急不可耐,还有人则终日里提心吊胆、茶饭不思。
其实刘钦虽然罢朝,送来的奏表总还是要批复的。兵部上报过许多次功臣名册,各军长官也有密奏发来,朝堂上对当初主战之人的劾表更是纷至沓来,刘钦却一视同仁,全都留中不发。
他之所以举棋不定,一来是对两个大将不知该如何处置,二来是思虑对夏作战不利之事如何妥帖收场。换言之,朝议汹汹,他要给个交代,让此事能平稳过去。
他没有马上决定,既然要定功罪,论迹也要论心,便将距离不远的熊文寿、秦良弼召入京城,打算亲自问话。至于秦远志,因驻地太远,又不到回京叙职的时间,听说又很是受了些伤,不便长途奔波,便许他上书自陈。
其实他已是皇帝,要处置大臣,尤其是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武人,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以一善而定其功、以一恶而定其罪,无非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自古皆然。祖宗制度、与满廷朝臣的默认也是如此,谁也说不得什么。
但刘钦始终不曾忘了在江北时,秦良弼两次向他诉苦,一次是说自己不曾奉诏便私自出兵救援同袍,由此被连撸数级;另一次是士卒入城作乱之后,当着他面抖出朝廷的腌臜事。
上一篇:诡计多端的绿茶受翻车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