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必定是在深宫里的,外面还有势力,他们先是找到了毒,毒杀皇帝这种事,没人敢担。所以他们必定是通过孙太后的东西用这毒弄死了朱祁镇,或者用吴太后的东西,主打的就是让人不敢查,而皇帝为了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绝对不敢冒险,这才让他们浑水摸鱼,作死而不死。
事后上面要追究也没事,只要不是谋反,其他的罪,不就是一个死吗?只要不祸及家人,没什么是满心仇恨的人不敢干的。朱祁镇犯的错,不是这么容易抹平的。胜负乃兵家常事,如果只是敌方打来了,他打了败仗,也没人会说他什么,能力不行很正常。可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他非带上文武百官与几十万将士去送死。
只是他想从文官手里夺权,只是他宠幸他的王伴伴,就这么葬送了国运,葬送了几十万人的性命。
温缜觉得这是他应得的,皇帝不要他查,他很是高兴。但到了战事起的时候,他也还是没分到什么活,他就不嘻嘻了。他可算知道韩信管粮草是什么心情了,不是,上面是不是对他有意见?给猴子封弼马温呢?
天天让他处理杂事,一到立功的时候,前线就想不起他来了?
这官场也太真实了吧。
这日休沐,彻底沐浴后,半干的头发散在身后,他们刚吃完午饭,温缜看着茜茜在院子里玩着刚做出来的篮球。
狄越看出他的不得志,挨着他坐,“阿缜,是你太急躁了,你进兵部才半年,上面想不起来很正常。”
温缜不听这饼,“阿越,如果在战时他们都越过原本属于我的本职工作,一点立功的机会都不给我,以后平常时只会漠视得更明显,这不关时间问题。”
多得是少年得志的人,也多得是蹉跎一生沦为庸庸碌碌的人。
温缜可不想一辈子耗死在一个岗位上,这个时候大明非常缺人,尤其是上战场的人,他这个管后勤的,却根本没有机会去,在合理吗?
朝堂上那些人,对他就是采取漠视打压,不让他有出头的机会,估计还在背后死死的揪着他的错,想把他踹出局。
温缜这半年过手的事不多,每一件都处理的很好,不让任何人有使绊子的机会。
他看着这朗朗晴天,心中郁气不减,“阿越,明天我要去找于大人,这一次,我必须去。”
风浪越大越有机会,否则以后就更难出头了,他以前待的港城人更卷,这才哪到哪,机会永远得自己争取。
第89章 沙场秋点兵(二)
温缜的上头是员外郎, 于谦属于兵部最高领导人,除非不要脸上去碰瓷,不然除了入职那天,是没有交集的。
温缜也不想走后门, 显得好像除了被人提携以外自己就不行了似的, 于谦也只会觉得他眼高手低, 沉不住气,徒有虚名。
狄越有一点没说错, 他才来半年,对于官场,都还没过萌新期。可他又没想争别人的本职工作,他是兵部主事,员外郎直接忽略他算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就是比脸皮的时候了, 他们不要他上他就不上了吗?他就是能硬上。他一个兵部职方司主事, 将他排挤出他的本职工作以外, 那他就与其他主事统计军队需求, 协同户部调拨粮草、军饷。
温缜从小就不是个听话的孩子, 他典型的人家砸他碗, 他就要砸人家锅。
他才刚帮忙了半天,员外郎没急,他上司的上司侍郎先急了。但温缜已经抄下来了,侍郎看他模样就知道要坏事, 他出门的时候忙拦住。
“温主事, 温主事要去哪啊?”
温缜现在理直气壮, 他语气甚是恭敬,“回裴侍郎,下官正要去武库司, 看看2两一把的刀是个什么质量。还有铁甲,平日里都只需四两银子一套,怎么战时批量制造,十两都不够买一套的。”
士兵的刀,0.8两就算什么讲良心,缺德的还有劣质刀,0.3两,于谦为统帅,他们不敢用劣质的,但肯定也不会用上好的,2两银子里头被抽了多少,他们心里清楚。
2两银子折合现代人民币都两千多,两千多买一把刀,怎么比汉朝的兵刃还贵呢,一千七百多年了,你大明铁器工艺水涨船高,铁器价格却没打下来是吧?
裴侍郎哪能让他这么搞事,他还要不要混了,忙按住他。“温主事,你管职方司,掺和其他司的事做甚,还往武库司走,事情你都掺一脚,其他人还怎么做事?”
裴侍郎说着要抽他手中本子,温缜手往身后放,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三级无所谓,他都惹到这了他怕什么。有本事他造反立国开除他,没那个开除的能耐,净给他穿小鞋,他是能受气的人吗?
“裴侍郎,下官也不想掺和,兵情紧急,下官在职方司忙着呢,王员外郎张口就道我不必多管了,领一天俸禄管一天事,战事要是出了什么乱子,背锅还得职方司来,我不得好生防微杜渐?”
他义正辞严,裴侍郎也不好强来,要是其他人敢这样,哪还用得着他来,兵部下面的人就一拥而上还得打人一顿,但温缜名头太大,战果太吓人,前礼部尚书都扯下来了。真打起来事闹大来,这疯子可不是什么好惹的,更别说他半天抄的都是有问题的。有些事情,不上秤就没四两重,真上起秤来,千斤都打不住。
于是裴侍郎也不生气,拉下面子好生好气的开始笑着哄人,他拉着温缜帮忙整理衣裳上的褶皱。“哎呀,同样是官服,那么多六品官,但温主事一上身,就不一样,真是显得人如冠玉,玉树临风啊。”
这老家伙,脸都不要了。温缜看着他心里很是服气,裴世珩看着他面色好转了点,然后拉着人去自己办公的院子。“温主事,莫要凭一时意气趁一时之勇,有什么事与我说,王世昌真是不知所谓,朝中正缺人,放着你这样的大才却不用,我必得给他贴黄!岂有此理!”
贴黄就是现代的记过,这种小事惩罚不了,但记小过这事肯定影响升迁。大明考满时“注考”劣迹者,不得评“称职”,失去晋升资格。如海瑞因得罪上官被注“浮躁”。
温缜本身就是兵部的官,这中.央六部,哪有清白的啊?战时的兵部就更是了,大美一包螺丝还九万刀乐呢,大明这一把刀2两银,虽然离谱,但也说得过去。
只要不影响质量,于谦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水至清则无鱼,又是战时,后方不能出乱子。
温缜又不傻,他闹这一出是捏把柄,上面不让他好过,那大家都一起别过了,户部肯定乐意看好戏,正好有了延迟拨款的理由。别的人受不受影响不论,裴侍郎肯定是受影响的,内阁与皇帝只会觉得,兵部上下都管不好你当什么侍郎?
比起自己的仕途,别人的仕途不值一提,短短几句话,王员外郎的记过被裴世珩用来平息温缜的不满。
温缜被裴世珩半推半搂带离了原地,进了侍郎办公的地,里头还有饮酒饮茶作画的地,温缜看了一眼,主官待遇还是不一样的。他被推坐在茶室的椅子上,裴世珩拍了拍他肩,“坐,温主事,不要急躁,有什么事咱们不能好好说?”
温缜心中气不平,他也没搞事,这一路以来太顺了,但他还是懂道理的。他能查倒吴循,那是因为他已失势,他在做垂死挣扎,犯了谋反大案,太后甩锅给他,陆轲恨他入骨,朝廷顺水推舟让他倒台。
这些种种加在一起,才成就了温缜的恐怖传说,让官场对他讳莫如深。兵部这些事,是激不起什么水花的,国库的钱在那,他们不买不报户部怎么用,六部各部门也是要平账的。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