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像是若干年前只单独将戚五父亲那一房给单分出来,戚老太太是将所有人都分了出去,戚老太太心思聪慧,每一房小辈手里能攒上多少银钱她心里都隐约有个大概数字,虽不至于能让他们全都马上盖上新房,但是买块宅基地后多多少少还能余下一些。
分家以后除了每月的赡养银子外他们便不需再往她手里缴纳银钱,依照如今摊位生意的每日进项……想必明年税收之前他们便能单独在外面起房子了。
这都是由戚长夜带来的。
现如今他们倒是仍旧住在老宅里面,一时半会儿地也没法全都搬出家里,就算是要在外盖房也要有个先后顺序,村子里的这些汉子恐怕是要有的忙了。
戚长夜能明显感觉到戚家各房的雀跃心情。
事情全都宣布完毕,各房都有着私话要说,戚长夜他们也没有在戚家多呆,而是叫住了同样准备离开的村长和他一起走了出来。
院子外头围了不少村里的人,各个都想打听一些关于戚家分家的消息——最好奇的自然是每一房究竟都分到了多少银子。
他们只知道戚家这一年来没少赚钱,哪次去到镇子里面去到他们的摊位附近都能看到不少人排队,尽管镇上多了不少仿照他家支起来的吃食摊子戚家兄弟的摊位前面也依旧是人来人往,只看戚家孩童们身上越来越少的补丁、闻着他家时不时地就能传来的阵阵肉香就知道定然获益不少了。
可再窥探也是无用,总不能半夜翻到人家院里,也只能在私下里说道上几句了。
现今戚长夜在村中的地位丝毫不比老村长低,外面也没人敢拦他们,几人一起走回到了村长家中,戚长夜也不多话,直截了当地同他说了要修缮村中道路的事情。
村长刚叼到嘴边的烟斗险些就手抖掉在了地上。
“戚、戚小子?你说真的?”村长不可置信地问道。
戚长夜只“嗯”了一声,赵岁岁坐在他的身侧:“戚大哥一直记挂着村里,只是往年我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这一年来可算是能松快一些,每次下雨进镇的道路都泥泞不堪,无论是背箩筐走路还是推板车进镇都极不容易,现今我们两个的手里也终于攒下了一点银钱,也想着要尽可能地回馈下村里。”
“这样日后无论是村民们想进到镇里卖些东西还是我们自己的工坊运送货物都会比先前轻松上许多。”
从山脚戚家到村尾工坊,再从工坊到达镇上,三点一线全部重修,实在是段不短的距离。
村长只在心中略略估算了一下其要花费的金额费用就不由得感到心惊,这年头的方方面面都只能靠着人力来做,合计下来工费材料费加在一起怕是够再盖上一座工坊了!没人比他更加清楚若是这条道路能够修成会对村里的百姓生活造成多么大的改变——那条破路他早就已经忍受够了!倘若道路能够重修、倘若道路能够……
村长“嚯”地站起身子,连他素来珍爱的烟斗滚在地上也没有管,心中的激动早已大过了对戚长夜的畏惧,老村长直接伸出手去一把攥住了戚长夜的袖子,热泪盈眶哽咽着道:“戚、戚……”。
他实在是太激动了,声音都有些含糊不清,短短一句话里反反复复停顿了好几次,戚长夜最后只听到了一句:“我替村里的一百五十七户人家感谢你们。”
当然了,这所谓的一百五十七户人家是在戚家分家前的数字,待到戚家分家以后就要直接增长到一百六十多户了。
戚长夜也没怎么将这句感谢放在心上。
“劳烦您和官府和周边村镇都知会一声,尽量不耽误大家的基本出行,我也会去准备建房所需的木料石材,争取在今年入冬以前将道路给修建出来。”
村长闻言连连点头。
他们两个又在村长屋里坐了一会儿,交代了所有该说的事后就站起身子准备离开,临出门前却被村长给叫停下来。
“等等!”
戚长夜和赵岁岁一齐回过头去。
村长胸口起伏几下,似是终于下定了决心:“这是于我们整个村子都有利的事情,你们能有这份心思是好事,但这不应全都由着你们承担。”
赵岁岁隐约猜到了他想说什么。
果然,只听着村长继续说道:“咱们村中还有些银钱,这些年来虽不至于说年年都是风调雨顺,但也没什么大的天灾,公田里出的那些粮食卖的银钱一直都在我这儿存着,这份花销咱们村里也能承担一些。”
第148章
他们杨溪村的公田说白了就是郑家的族田, 每年由着族中安排轮流出人照顾田地,地里所产出的粮食会被分出一小部分来照顾村中那些无人赡养的老人和父母不在的幼童,其余则被换成银子暂存在村长和几个族老那里, 用于族内的一些事情。
譬如修缮祠堂。
不过祠堂也不是年年都修的, 这么多年下来账上的银钱也积攒了不少,杨溪村里十个人能有八个姓郑,归根结底这事儿还是他们族中受益更多, 戚长夜一个外姓的人都愿意出钱修缮村道,村长当然也不可能只眼睁睁地在旁看着。
这事儿别说是村长了,就算是族里的那些族老也一定会点头同意。
“你放心,我一会儿就去和族老们商议,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定不能让你多费心思。”
戚长夜点头:“好。”
待他们走后村长又在屋中站了半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甚至连中饭都来不及吃,只匆匆地留了一句“我去族叔家里一趟”后就没了身影。
他这一去就去了四个时辰, 直到太阳落山暮色已至才恋恋不舍地走了回来, 在那之后又接连朝着县衙里面跑了几趟,终于在第三日的傍晚顺利将事情全部办完。
紧接着便是由村长召开的全村大会,家家户户都必须要派人出席,戚长夜他们也被叫了过去凑个热闹。
因着这一年多来工坊几度扩建的缘故戚长夜早已将周边的匠户都打探得清清楚楚, 只要工人招募完毕第一批材料随时可以运送过来开始动工, 戚长夜他们也与村里确定下来——由戚长夜负责准备道路的材料,村长等人安排人工,这是村里当前阶段头等重要的大事,整个杨溪村都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偌大一个村子里面就没有一个是不上心的。
为了能够尽快将道路铺设完毕, 戚长夜采用了分段铺设道路的方式,几段道路同时开工,果真顺利地在入冬之前将道路给铺建出来。
这样的事情根本就隐瞒不住,村子里面也没有人会想要隐瞒,工坊里的做工的人分别来自周边村落和镇上的数十个地方,几乎是在他们开始招工的当日就将消息给传了出去。
这一下子直接沸腾了十里八乡,百姓们苦泥路久矣!眼下又正赶上了秋收已过稻谷全都晾晒完毕的农闲时间,一时间甚至有不少村人愿意走上一段时间跑到村里来看看热闹。
杨溪村人这段时间连走起路来都是挺胸抬头趾高气扬的。
等到道路彻底建成,周边几个村落的村长更是羡慕得连眼睛都红了,几个村人小心翼翼地伸脚踩在了新铺设出的地面之上,被道路的平整程度惊了一跳。戚长夜采用了山上的碎石来铺设地基,再用沙子黏土一层层地混合夯实,这过程消耗了村人们的不少时间,好在成果格外喜人。
刚好工坊第二日就有一批货物要送往镇上,牛车一如往常的时辰在村里出发,却比往日足足早了一炷香的时间到达,这还是因为载了一车的瓷制坛子不敢在路上走得太快的缘故,回程之时更是整整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那些背着货物进到镇里售卖的村人感受更为明显,走起路来都轻快了不少。
只是苦了周边那些其他村落的村人,杨东村的位置就要比杨溪村更偏远上一些,想要进镇需得先走到杨溪村附近的那条官道之上,这样一对比新旧两种道路的差距实在是让人忍不住落泪,每次走到两条道路之间的交界处时村人心中都止不住地感慨万分。
想来想去只能怨恨自己村里没出一个戚长夜这般有本事的。
有本事也还是次要,重要的是赚到了银钱还记挂着父老乡亲愿意出钱出力回馈村里。
上一篇:神父
下一篇:路人,但怀了邪神子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