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书已成银货两讫,老何头终于放下心来,他倒是还清楚自己现在还在戚家工地上着工,与戚长夜寒暄了几句就急急忙忙回去干活了,虽已经算是工队的主事,但这老头干起活也格外认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完全不逊色于戚大伯这个自己家人,也难怪工队在镇子里面会有着这样好的名声了。
戚长夜知道他心里着急火炕的事情,老何头需早些将建造的汉子安排出来,还要去那些大户人家的家里边游说他们搭建火炕,镇上的打井工队并不像是村子里的汉子们盖房那般按天结算,因着每个人的工种不同,拿的银钱自然也存在着差异,像是亲自下地钻井的阿古就肯定会比在上面摇辘轳的赚的更多。
工队里边有着一套自己的分配方式,戚长夜最后只要将银钱统一结给老何头就行了,他们包了整个打井的活,既然不是按天算钱戚长夜也不介意放上老何头半个下午的假让他提前回镇上安排。
他这边刚出了屋子,那边赵岁岁就过来叫他,门外停了几架板车,正是新一批的刚烧制出来的砖头。
戚大伯正与几个汉子蹲在一旁检查着砖头,赵岁岁也参与了进去,几大车砖虽是不少却架不住他们人多,不大一会儿就清点完毕。赵岁岁去结了这几车的砖钱,戚长夜则叫住了为首的汉子:“回去和你爹说上一声,我们家还得多要些砖,预定的数量送完以后你们再送……”,戚长夜回头看了一眼,“再送这么多砖头过来,还是同样的价格。”
砖户的儿子大喜,连忙点头:“好的好的,没问题!”
送上门的生意哪有不接的道理!
---
银子虽如流水一般花销出去,收获的东西却也肉眼可见,赵岁岁也不像先前那般呆在家里足不出户了,他和桐哥儿都养成了没事就到门口转转的习惯,亲眼见着高大的房屋一点点成型。
新建出的砖房还带着些湿润的气息,短时间内并不能住人,赵岁岁以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时不时地被赶到柴房里面,这辈子都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能住进这样漂亮的房子里。
新盖的房子单是墙高就要比山脚戚家高出一大截去,他们站在院子里面,偏过头去就能看到那格外惹眼的一堵高墙,赵岁岁恍惚间总觉得一切都极不真实。
戚大戚二将灶台给砌了出来、林家汉子和其他几人则是去将柴房给收拾了一番,他们在黄历上选了个日子上梁填瓦,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一楞楞地开始铺筑。顺坡拉线板瓦为底,仰瓦覆上一瓦搭三,这样雨水便会顺着瓦面的弧度直接流下,落到下面预留出的水槽里面,顺着早就计划好的排水路线流出院外。
这期间村长也曾来过几次,赵岁岁甚至听红丫头说郑家的那位三叔公也出现在了房子周围,不过红丫头也是听村里的其他人说的,她自己也没亲眼瞧见。
到这一步房子便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些细节部分,譬如墙面抹灰门窗安装等等,刚巧工队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井下终于见着水了!
阿古激动地与其他汉子们抱在一起大叫,村里的汉子们也都一股脑地冲了过去,不过目前还并不能确定真的打到了地下贮水层,具体的还要阿古再确认判断一番。
饶是如此,也已经足够让人兴奋了。
之后的几日戚长夜与人上了门窗,阿古那边也开始固定井壁,戚长夜又托人打了个打井用的辘轳——值得一提的是,戚长夜意外发现这种经过了人力加工的物品能在系统商城里回收出个相当不错的数字,考虑到物品的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戚长夜又前后用了几件物品做了下实验,果然,经过村人加工的物品往往能比单纯回收的原材料要高出近一倍甚至数倍的价格!
可惜目前系统的回收积分上限点为每日100点,否则戚长夜都想专门在村里收些东西兑换成积分了,倒也能算是间接给村人提供了收入。
戚家后园里的菜地上长了不少青菜,不过这段时间在家里吃饭的汉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点青菜很快就被薅了七七八八。过几日倒是还能再长出来一些,只是眼看着就要到了冬日,就算是长应当也长不出来太多,于是赵岁岁便开始从戚家买菜。
他家的人多,又是一个比一个能吃,每次都要买好几筐走,青菜这东西不出数量,洗过以后下锅一炒能缩去大半,这样一看几筐的菜也不算多了。
戚奶奶知道这是她宝贝孙子刻意留给自己家的机会,谁家园里没几垄菜啊?买谁的又不是买啊?不就是想让村里戚家能多赚些银子吗?戚家每日往村尾送的蔬菜都是她早上起来亲自盯着现场摘的,绝对是当日园里最水嫩新鲜的菜,摘下以后由戚大戚二的夫郎或者郑绣一起送到赵岁岁手里,每日都能赚到几十个铜板呢!
于是村里的议论声又换了个风向,以前是说戚五年纪太小不懂得节省乱花银子,现在是说戚老太太欺压小辈靠着分家出去的孙子挣钱,这其中又以雨婶子说的最欢,酸味儿隔着半个村子都能闻见。
戚老太太可不管这些,到了夜里关了房门,将布袋子里的铜钱倒了出来翻来覆去地数了一遍又一遍,笑的牙不见眼满脸喜色,夜里睡觉都恨不得能抱着那袋子越来越重的铜钱。
爱说什么是什么,拿到手的银子才是真的。
除此以外,赵岁岁又在渔哥儿和红丫头的陪伴下去了其他的几户人家分别买了一些东西回去,红丫头给他推荐了几个曾经对远夫郎有过帮助的人家,赵岁岁也并不在意。正如当初戚大伯给戚长夜推荐徐家的鸭蛋一样,质量没问题,价格没差异,那为什么不选择这家呢?
赵岁岁比戚长夜更不爱出门,每次进村都是为了买些东西回去,次数多了村里人便潜移默化地对他有了些刻板印象,要是在村里见着他了都热情无比地打着招呼,想问问他这次要买些什么。
赵岁岁在杨东村里都没被人这样热情地对待过。
他这次去村尾徐家买了一麻袋黄豆,又去定了这段时间徐家的鸭子新下的鸭蛋,总共花了一百二十文钱,在村里可是一笔相当大的生意。别说是小徐娘子了,徐老汉夫妻都亲自将他送出门来,徐老汉怕他拿不过来这么多东西甚至还专门送了他一程,还是赵岁岁连连拒绝才终于止住了脚步。
这段时间他家的咸鸭蛋消耗了不少,有的时候忙了一天不愿动弹就会热些东西用咸鸭蛋简单凑合上一顿,故而陶土坛里的鸭蛋下的飞快,这才多久就已经吃上了三分之一。
赵岁岁看戚长夜喜欢便想着要多腌上一些,至于那些黄豆……大部分是买来生豆芽的,等入了冬家里能吃的东西就会减少上许多,盛几舀黄豆生些豆芽也能算是一道蔬菜。
除此以外,戚大哥又不知是从哪儿弄来了一袋子萝卜,赵岁岁拿过掂量了下,约摸着应有三斤多重。小萝卜一共有十四根,赵岁岁将其挨个洗净切成细条,在远夫郎的指点下腌成咸菜,角落里便又多了个小小的瓷坛。
戚长夜忙着“上天入地”,一会儿跑到房顶或墙上忙忙活活,一会儿跑到井底下面弄什么东西,具体的赵岁岁也不太了解,总之明明房子和井都已经建的差不多了,戚大哥反而开始忙碌了起来,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说上几句话来。
又过了几日,一转眼到了八月末,打井的工队正式宣告工程结束,戚长夜与老何头结了银钱,老何头似乎依靠着火炕赚了些银子,对着戚长夜客客气气的,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真诚。
“过几日家里要办暖房的席面,兄弟们要是有空也都来热闹热闹。”戚长夜道。
老何头点头:“那是一定。”
阿古也在旁边笑了起来:“一定来一定来,戚大哥这儿的饭菜这么好吃,我要是不来能后悔上一辈子!”
戚长夜看他:“原来你只是为了菜来的。”
阿古脸上一红,急急忙忙摆起了手。
众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阿古的年纪不是很大,皮肤黝黑性子爽朗,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瞧着格外真诚淳朴。
这孩子为人相当单纯,老何头拿他当亲孙子养,戚长夜对他也印象不错,也乐得与他说上几句玩笑。
上一篇:神父
下一篇:路人,但怀了邪神子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