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队的汉子们都有些担忧, 戚长夜倒是毫不在意, 只让他们继续往下,辘轳拉出来的土石已经堆出了一座小小的土坡。
因着地下极其容易坍塌,汉子们每下挖一定距离就要使用井桡和木板将周边土壤简单固定, 以此来夯实出片稳固的空间。
阿古无疑是这些人中对于挖井最专业最了解的那个,由他和另外两个汉子交替着下到井底忙活,手摇式的辘轳正一圈圈儿地往上运送着土壤,这地方倒是有一点好处——不需要支付残土车和垃圾处理的费用, 荒地山野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将这些土壤给清理干净。
两处都忙的热火朝天, 戚长夜也没有闲着,独自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清点了番现有的积分。他花积分相当节省, 又将每日都能通过回收物品获得的积分额度全部拉满,仅有的那点花费几乎大部分都用在了吃这方面, 现如今竟也为他攒下了两千多点来。
戚长夜想了想, 豪掷一千积分买了一张火炕结构示意图。
——并不是多么详细的东西,总共只有一张图纸,不是戚长夜不想买,而是越详细的图纸价格就越高, 他总共就只有这么点积分, 太贵了,他买不起。
不过这一张纸也足够用了,烟道火道烟囱火口都标记的明明白白,他与赵岁岁在山上挖那个烧制木炭的土窑时就向赵岁岁了解过相关的知识,岁哥儿对这方面相当了解, 对他也是有问必答,戚长夜在他那里恶补了不少烟道火灶的相关知识。
烧炕取暖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取暖方式,通过燃烧柴火产生热量再将热量传导辐射开来,从而导致炕面和整个房间内的温度上升。戚长夜对着图纸仔细研究了会儿,又一次取出了他的薄木板来,这次倒是没再使用刀子来刻了,而是摸了根炭条出来,一笔一划地将买来的图纸临摹在了薄木板上。
自从家里挖了炭窑,许多事情都方便了不少。
他耐心地画了一会儿,拿着画好的木板就找赵岁岁商量去了。
---
这几日戚长夜和赵岁岁倒是仍旧保持着每隔两日就往山脚跑上一趟的规律,每次都能带下来两筐烧好的木炭,他也不贪多,次次都只烧固定的分量,赵岁岁早就把握好了烧炭需要的火候和温度,烧出来的质量也越来越统一。
他们通常是晨起上山,基本能稳定在辰时末巳时初回来,要是某日回来早了赵岁岁还能帮着渔哥儿他们一起准备下中午的午饭,倘若有事耽搁了时间也有着红丫头在旁帮忙。
小丫头被远夫郎带过来时还怯生生的,生怕哪里做的不好惹了他们不满,干起活也非常认真,很难不让赵岁岁联想到小时候的自己。
带的次数多了,戚大伯也知道了他们在山上烧炭的事情。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就像是他家的那条竹笕,虽说位置并不明显但要是有人多往山上跑上几次也肯定会发现,只不过戚大伯光顾着操心戚渔的事情,这几个月都没往山上去过罢了。
“大哥,你说小五烧这么多炭做什么啊?”戚二有些疑惑地问道。
戚大正在搅和着石灰,闻言朝着戚五的背影看了一眼,非常老实地回答他:“不知道,可能留着冬天取暖用吧。”
戚二:“……”。
戚二手上动作不停,稳稳砌上一块青砖,用力敲打将青砖固定,随后才转过头来看向戚大:“哥,要不我们也烧上一点?”
戚大看他:“你烧来有什么用吗?”
戚二:“……”。
戚二叹了声气。
确实是没什么用的。
村里人大多没这个折腾的闲工夫,基本都使用柴火取暖,烧炭这活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戚长夜能成功是因为身边有着赵岁岁帮忙,就算这样他的第一窑炭也烧毁了大半,熄火以后扒了半天才勉勉强强挑出几块能用的来。
不过要是有心折腾村里人肯定也是能研究出来的,可还是那句话——这玩意儿烧来干什么啊?自己家是舍不得用的,送到镇上卖吧说实话也卖不出多少银子,除非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比往日都冷,到时候炭价肯定飞涨能赚上一笔卖炭的银钱,否则还不如他们直接把柴火搬到镇里去卖呢。
戚二皱眉思索了半天,想了又想终于下定了决心:“反正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大不了就多上山几次多砍些柴火,哥,我也想烧。”
戚大想想,倒也确实,毕竟原料都是从山里出的,成与不成对他们来说也没多大损失,无非就是出了些力气罢了,折腾一通倒也无妨。
于是戚大点了点头:“那等今日下工以后咱和爹爹说说这事儿。”
戚二朝他哥笑了起来。
村里有着这样念头的人不在少数,自从戚五莫名其妙得了银子起了房子,便有不少人的注意力都在他的身上,尤其是他竟要决定打一口井!很多村人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觉得他家里没个大人管着,有点银子就飘了就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甚至有人找到了戚老太那边,想让戚老太太好好“劝劝”戚长夜,被老太太一张嘴给骂了回去。
老太太在村里活了一辈子,对她们的心思心知肚明,来的几个都是恨人有笑人无见不得别人好的玩意儿,哪儿是真的想关心啊?分明就是想在中间借着银子挑事端呢!
戚奶奶狠狠地将他们给骂了一顿,骂的几个人一连数日都不敢再路过戚家的大门,老太太年龄大了脑子却不糊涂,十几年前就分了家了,她自己都不好去说山脚的事情呢,哪儿还能插手管着人家的银子怎么花啊?
再说了,她家小五向来是个懂事又有成算的,打小她就觉得戚五是这些孩子里最聪明的那个,自他上次从杨东村回来更是长大稳重了不少,做事儿也比以前更妥当了,老太太开心都来不及呢。
有些人听说了戚长夜定期烧炭的事情,与戚二一样有了类似的念头,于是后面的几日上山砍柴的汉子便增加了不少,只不过倒没有几个在山上挖洞填烧的——毕竟戚长夜占据了地理优势,从他家上山总共也没有几步路要走,可比进村要省事多了。
这些人家并不敢将炭窑落在太远的地方,就像那些没等长大就已经被村里人给摘走的果子和野菜一样,说不定某日就有人偷摸路过看周边无人将他们炭窑里的东西给提前拿走呢,想来想去还是放在离家近的地方安全。
不知不觉地,戚长夜竟在村子里面掀起了一股烧炭的风气。
话说回来,这日下工以后戚长夜与赵岁岁就着火炕的事情讨论了半天,究竟怎么建具体都在哪几个房间建造等事都考虑了一遍,赵岁岁对比着房屋图纸思索了良久,两人折腾了好几个时辰,直到深夜才终于敲定下了一版建造图纸。
桐哥儿年纪小睡的早,两人都怕打扰了孩子干脆到了戚长夜的房间里商量,赵岁岁早就没了初次进入戚长夜的房间里面的无措羞涩了,他对那块板子上的东西兴致极高,扯着戚长夜来来回回地说个不停,逼得戚长夜这个私下里不爱说话的都连着喝了好几杯水。
“这两间房的烟道可以是通的,中间是墙,左右两边各是一间房,只要在下面烧起柴火就能一次热起两个屋子,能省去不少柴火消耗呢。”赵岁岁道。
戚长夜不由得想到了以前见到的在墙上凿个洞出来放置蜡烛,这样把蜡烛点起来两个屋子便都能被照到光线,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转而又记起了之前提到过的“水汆子”——就是那根细长的插入炉灶里的铁管铜管,可以在火口附近放上两个,这样烧炕的时候也能顺便烧些热水出来。
不过这水不一定适合拿来饮用,日常饮水他自然有专门的炉子,装进暖水袋里或者拿来洗漱泡脚都是不错的选择。灶房与卧房也不是紧挨着的,中间隔着段不远的距离,应当没人会愿意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端着盆热水急匆匆地穿过院子走进屋里。
试想一下,滴水成冰的寒冷气候里,他们只要进了屋子烧起了炕,便能褪下冬衣关好大门,抽出水汆子舒舒服服地泡个热水澡缓解下一天的疲惫……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再没有比这更安逸的日子了。
戚长夜心里有了念头,当即便与赵岁岁商量起来,赵岁岁惊喜地睁大了眼睛,漆黑的瞳孔晶晶亮亮的,在微弱的烛光下散发着明亮的光。
上一篇:神父
下一篇:路人,但怀了邪神子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