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东西要是用了两天的时间还学不明白……那这人也不是摆摊的料子,干脆直接换人算了。
戚长夜没怎么干涉戚家的人,在哪里卖卖多少钱全部都是戚家人要去考虑的问题,要是全都要靠着戚长夜来手把手教那这生意也没什么好做的了,他又不是来带孩子的。
赵岁岁点头,面上仍是有些不解:“这样行吗?”
戚长夜几口吃完了手里的煎饼果子:“放心吧。”
手抓饼这东西除了调和面糊外还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凡是个常在灶台前忙活的研究上几日就能制作出来,归根结底一切都要看他的酱料。
他并没有强制要求戚家的人必须使用他的酱料,其他人要是能研究出了更加好吃更加适合大众口味的酱料也是他们的本事,不过戚长夜对自己很有自信——短时间内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了。
第142章
整个戚家都彻彻底底地忙碌了起来。
他们不像戚长夜家这般住得偏远, 周边都是村里人家,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得人尽皆知,大白天的大部分人家都敞着院门, 来往走动间稍一侧头就能隐约瞧见个大概, 再看看烟囱上时不时地往外冒着的几缕炊烟,就算是想瞒也瞒不下来。
戚长夜一如往常那般山上家里镇上铺子三点一线地往返忙活着,一整个冬日就这样过去, 家里的骡子和狗都肉眼可见地长大了一圈,现如今这头骡子也能被牵出来帮家里做不少活计了,给他们两个节省下了不少力气,也让戚长夜能将更多时间花费在了家里人的身上。
“我们去镇上买座宅子吧。”
这日天气晴朗明媚, 暖阳照耀在人的身上, 让人止不住地生出些许倦意出来,戚长夜轻轻拍着正窝在摇椅里面打呵欠的赵岁岁, 有一句没一句地同他闲聊着话,冷不丁地就突然冒了这一句出来。
最开始时他还以为是赵岁岁昨日睡的晚了。
岁哥儿的精力远不及他, 夜里又常常不得消停, 他这人本就勤奋惯了,每天早上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多休息上一会儿,以至于白日里常常困顿。
为此戚长夜没少反思自己的行为,但赵岁岁的性子向来乖软, 在他面前更是戚长夜说什么便是什么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个拒绝的不字的, 即便戚长夜提了些过分的要求也依旧是红着耳朵乖乖顺从,搞到最后连戚长夜这样自律的人在见着自家夫郎的这幅模样后也会忍不住想再多做些什么。
到了最后,戚长夜的那点反思愧疚全变成了明日再说了。
明日复明日地推延下去,直到戚家人的摆摊用品逐渐做好,赵岁岁也没能真正意义上的安安稳稳睡个好觉。
后头便养成了要在中午小憩上一会儿的午睡习惯了。
为此戚长夜专门去找了匠人做了把躺椅, 足以容纳他们两个一齐窝进躺椅里面,可惜现下天气虽以回暖但却仍旧带着寒意,天暖的时候还能在外头裹着毯子躺上一会儿,要是睡着肯定是会染上风寒的。
戚长夜的任务便是时刻观察着院子外面,若是瞧见人不小心睡过去了就去将人给抱回屋里,有时也会陪着赵岁岁一起在房间里面躺上一会儿闲聊上几句,这才突然扯到了这里。
赵岁岁闻言睁开眼睛,朝他的方向贴近了些:“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戚长夜摸了摸他的头发:“每日这样来回往返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况且等到酱料生意做起来了也得有个周转的地方,总不可能真的隔三差五就有牛车马车来到镇里面拉货,于人于己于村里人都不方便。”
会影响到村里人的日常生活,再一个也是太过引人注目。
山脚戚家现在已经非常高调了。
赵岁岁是在村里长大的,从小到大也不是没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当即便是点了点头:“你说的对,你那儿的银子还够用吗?”
戚长夜摇头:“不够,得在你这儿拿些银钱。”
赵岁岁直接翻身坐起,几步跑到了他藏钱的地方,翻找几下后将一整个木匣子都捧了过来。
戚长夜至今都不太习惯使用这个世界的银票,他更喜欢能当场就花的铜板和碎银,家里虽赚了不少银钱却只有极小一部分被换成了银票应急,余下的一部分被换成了碎银和铜板,更多的则是换成了金银珠宝和各色首饰。
铺子的收益大多都交到了赵岁岁的手上,戚长夜身上也会留有部分银钱用来日常花销或者临时应急,赵岁岁知道戚长夜是个有本事的,时不时地就会突然赚到一笔银钱——比如他去木匠那里定制那个摆摊要用的推车,木匠在将东西做出来后就给了他三两银子将图纸买断了。
镇上地皮寸土寸金,就算他手里有些银子也不够买一座宅子的。
自始至终戚长夜都没想过租赁。
夫夫两个打定了主意,没多久便开始相看了起来,上午两人一同进到镇子里面售卖枣糕,到了下午关了铺子就同牙行的人一起去看镇上的房子。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戚长夜先后租了铺子买了骡子,转眼间又要购置房产,是个人都知晓他这人不能轻易得罪,况且能在牙行做事的各个都是牙尖嘴利心思活络,早有人知晓他和官府间的那层关系,办起事来殷切极了,介绍起宅子也格外详细周全。
就在夫夫两个来回忙活的这段时间,村里又发生了两件事情。
一是三叔公家的然哥儿成亲了。
二是戚家的人终于到镇上开始摆摊售卖吃食了。
然哥儿成亲早有预兆,郑三叔公那日在和戚长夜见过以后回去就开始催促起这些,郑然看中戚长夜的事情只有几个与他交好的郑家小辈知道,郑三叔公特意将他们全部叫去让他们封口,谁都不能将这事情给漏了出去,免得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坏了然哥儿名声。
选的汉子是同村一个他一直都印象不错的小辈,两家也算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若是没有戚长夜出现郑三叔公大概率也会选中这人,成亲当日戚长夜和赵岁岁谁都没去,毕竟镇里头的事情太多太忙,他们两个都抽不出时间。
至于戚家人摆摊的时候戚长夜他们倒是忙里偷闲去瞧了一眼。
农家汉子虽然淳朴但也不是傻子,一家人特意选了个大集的时间,摊子一支油刷一抹,面糊倒在铁锅里面发出滋滋啦啦的悦耳声响,再配着几个人在旁边吆喝上几句……不少人都被勾出了馋虫。
年纪小的孩童倒还好说,成年汉子却很难吃饱,不过一份只要四五文钱,用的又都是精面白面,加几个铜板还能多打上个煎蛋,镇子里的不少人家都愿意花钱买上一份。
金黄酥脆的手抓饼里夹着一片嫩绿的青菜,一口下去咸香可口,削好的竹签上扎着一块涂满了酱料的酱香饼,汉子将其放到口中咀嚼片刻,随即便朝着摆摊的戚家人比出个大拇指来:“别说,你这东西还真不错!”
戚七与戚三对视了一眼,这才暗自松下口气来。
戚老太太的意思是让他们这些人分散开来分别去到镇子各处、免得抢了自家的生意,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出摊,戚七心里实在没底,一行人简单商议了片刻还是决定最开始几日先结伴一起,等着熟悉了具体过程后再各自分开。
即便做好了无数种准备第一次出摊却仍旧是手忙脚乱,更何况赶上大集的时间,人来人往本来就多,一不小心就乱做一团,好在戚家来的人也不算少,这些人虽是第一次进到镇里来卖吃食但以前也有着不少卖其他农家菜品的经验,没过多久就逐渐将场面稳定了下来。
“小兄弟,你家这东西味道还真是不错!”
陈老伯是土生土长的东宁镇人,在这镇上生活了一辈子,生平也没什么爱好,独独舍不下嘴里面的那几口吃食。在这镇里想找到几口新奇味道属实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上次让他这样惊艳的还是街上新开的那家枣糕铺子,老伯寻了个不挡道路的位置一口一口吃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将手里的那几份东西吃了个精光。
陈老伯可以算是这镇里的老饕了,尝了几口就已然明了这股独特的味道来源,想了片刻才又上前买了一份饼子:“小兄弟,你家这酱料是自己调的?”
上一篇:神父
下一篇:路人,但怀了邪神子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