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诗月听了却是有些懊恼的说道:“我听说这杨家之前还想和钱家结亲,杨旭的母亲梁氏也去赴了几次钱家的宴席。”
“今日就算过来赴宴,也可能不过是随意相看一下,我若表现的特别郑重,之后杨家却又没有回应,岂不是丢脸?”
沈宣听了却是笑了,对晋诗月道:“不过相看一下,有什么丢脸的。难道只需杨家挑剔你,你却不能挑剔他们了?”
“这杨旭你也不熟,人品如何尚且不知。若是不接触一番,又怎知他为人如何?”
“若是今日杨家回去,与你母妃提了亲,难道你就真的愿意混混沌沌的嫁了?倒还不如亲自与他接触一番,心中才有一个底细。”
沈宣这番言论,在大晋的哥儿与女子中算是大逆不道之言了。但听到晋诗月的耳中却格外受用。
他立刻握住沈宣的手道:“沈哥儿,你果然别有一番见解,与我颇为投缘。若是换成我那些世家密友,定是劝我不要挑剔,就选个身份合适的嫁了。”
“你说的对,我的确应当过去会一会这杨旭,也好知道他为人到底是否与传闻中一样。”
说完以后,他就与沈宣回到了席间落座。晋宁王妃见他过来,便招了他去杨家人的旁边,让他与杨太夫人她们说几句话。
晋诗月先与杨太夫人和梁氏问了安,之后才与杨旭道了声好。
杨太夫人笑着招呼他坐下,介绍他与杨旭认识,晋诗月耳朵有些发烫,杨旭倒是一直一副平平淡淡的模样。
杨太夫人问了晋诗月几个问题以后,才放了他离开。
晋宁王妃也随着晋诗月一起走了过来,等晋诗月在主座上坐下以后,才凑近他耳边小声问道:“这杨旭你觉得如何,母妃瞧他倒是不错。”
“不过才说了几句话,能看得出什么?”晋诗月有些羞恼的说道:“而且我看他与我说话,态度很是平淡,似乎并不怎么上心,杨家夫人也是淡淡的。”
晋宁王妃听了便道:“这子女相看,便是选择门当户对又品貌合适之人。我与你父亲便是指婚,如今不也琴瑟和鸣?杨太夫人似乎对你印象不错,她若是点头,这杨旭与你倒也能成就一番好姻缘。”
晋诗月在京中的名声,晋宁王妃也是知晓的。她也并非不知梁氏属意钱若芳。
但眼看着晋诗月婚嫁困难,相看的对象之中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晋宁王妃也是心中焦急。
杨家虽然不算完美,但杨旭一表人才,前途光明,杨家名声也在京中有些声望。而梁氏就算不那么喜欢晋诗月,但杨太夫人喜欢他。
这样的人家,与晋诗月来说已是良配,若是错过,就怕以后再遇不上这么好的了!
“我……我也不知。”晋诗月咬住嘴唇,心中十分慌乱。
他对杨旭有些好感,但杨旭态度却是明显对他毫无感觉。若是这样成婚了,真的能如王妃所言,过上琴瑟和鸣的日子么?
晋宁王爷只有晋宁王妃一个妻子,身边再无妾室。晋诗月从小耳濡目染,只觉得与自己成婚之人也应当与晋宁王爷一般,一生一世一双人,白头偕老。
沈宣见晋诗月被逼得不轻,想了想便道:“王妃,县主与那位杨公子到底不熟,哪能这么快就定下终身大事?再说这里人多眼杂,各人难免都会伪装一番,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不如一会儿邀约那杨公子出去玩玩,到了没人看见的地方,才好见识那杨公子的本性?”
晋宁王妃闻言倒是点了点头,对沈宣说道:“沈哥儿说得也有道理,那你们一会儿便与那杨公子多接触接触,再做决定。”
说完以后,晋宁王妃便起身又去了杨家那边,对杨旭说道:“如今已是春天,附近的山里倒是有一片桃林,已满树桃花,景色十分不错。让月儿带你过去转转?”
杨旭听了目光看向杨太夫人,杨太夫人便道:“这倒是好,旭儿你就过去看看吧?”
杨旭这才起身,来到了晋诗月的旁边,对他说道:“王妃说你要带我去看桃花?”
晋诗月面上一红,便拉了沈宣的手道:“是,山里桃花开的很好,我与沈哥儿一起带你过去转转吧。”
沈宣:“……”
本是晋诗月与杨旭单独约会的行程,晋诗月却说什么也要拉着沈宣在旁边做电灯泡。
沈宣心中无奈,却拗不过他。晋宁王妃也走了过来,拉了沈宣的手悄悄与他说道:“沈哥儿你便同去吧,也帮我看看那杨公子人品到底如何?”
沈宣这才知道,原来晋宁王妃也并不完全放心,所以才托了自己帮忙在一旁监督着。
有了晋宁王妃相托,沈宣自是也不好再拒绝。于是便于晋诗月和杨旭一起,三人骑了马一起朝着桃林过去。
待他们离开以后,杨太夫人才小声问身边的梁氏说道:“你看这晋宁县主品行如何?我看他待那位平民身份的沈哥儿十分亲密,可见并非势力之人,似乎也没有传言中那么不堪?”
“且晋宁王妃待人和善有理,瞧着是个明事理的人。”
梁氏听了略略犹豫了一下才道:“娘,不过是在宴席之间,这么短的时间,又能看出什么?”
“您自上次从宫中回来,就突然对这晋宁县主印象不错,反而不喜那钱家的才女,也不知到底是为什么?”
杨太夫人一听,面板起脸色说道:“我知你打的什么主意,只是就算是不娶晋宁县主,也不能娶钱家女!她品行不端,是个搅祸的性子,娶回家中必然家宅不宁。”
“母亲你小声一些。”梁氏吓了一跳,立刻低头说道。生怕杨太夫人的话被旁边的人给听去了。
而另一边,晋诗月则在前面骑着马,领着沈宣与杨旭走在后面。
他平日里倒是个话多之人,但今日在杨旭面前,却反而不知该说些什么……
杨旭却也并不主动找些话题,而是一言不发的跟在后面。只有沈宣一个灯泡在里面觉得实在尴尬,只能一路闲扯些有的没得。
“县主,这山林附近的几个庄子都是你家的么?”沈宣问道。
“是啊。”晋诗月说道:“今年京中粮荒,前几日庄子已经提前播种种了早稻,希望能早些熟一批粮食,缓解下今年的粮荒。”
晋诗月虽然被晋宁王府捧在手心,但王妃怕他不通庶务,便早早教了他整治家中的田庄。晋诗月对自家这些田庄产业倒是还颇为了解。
杨旭听到了这话题以后才突然开口说道:“京中粮荒已久,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去年西北的蝗灾实在太过厉害,也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希望今年能多下些雨,得一个好些的收成。”
“为什么要多下雨?我可讨厌下雨了,下了雨就哪儿也不能去了。”晋诗月听了便开口问道。
杨旭闻言皱了皱眉,才对晋诗月道:“蝗灾喜旱不喜雨,只有雨下的多了,土里面的蝗虫卵才能淹死,不然今年的蝗灾怕是又要席卷而来。”
“竟是这样?”晋诗月点了点头道:“那还是多下些雨吧,不然大家都要遭殃。”
杨旭听到这里,眉头才舒展开来道:“只有这天下百姓好了,大晋才能太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身居高位,若是不将大晋百姓放在眼中,自己的好日子也是长久不了的。”
这杨旭从小以父亲杨少师为目标,没少跟着学些治国齐家的道理。
他这番话对晋诗月虽有些说教,但出发点却也是好的。沈宣看在眼中,心中倒是对这位杨公子的印象不错。
晋诗月性子虽骄傲,但却也不是蛮不讲理之人。杨旭说的有理,他便也愿意听取。
此时听了杨旭的说法,便对他说道:“杨公子说得有理,有时候我对下人发作了脾气,我母妃也时常教训我,说我不应该仗着县主的身份,就胡乱发火,对待下人要恩威并济。”
晋诗月是个一根筋的,此时不过一句话,竟将自己的短处在杨旭面前暴露出来。
杨旭听了一愣,再看他一看。想了想才道:“你母妃说的不错,即便你身为县主,做人也不应该过于跋扈。对待下人不好,在外也有损你的名誉。”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