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找凤麟了。”叶辰一听,连忙起身跑路了。
他如今也已到了适婚之龄,又不去科考,叶夫人也开始帮着他相看不少人家的子女了。
叶辰听了叶夫人对他啰嗦那些适婚的哥儿姐儿的就烦,一溜烟儿的就不见了踪迹。
留下叶夫人叹了口长气,对着叶秘说道:“你这弟弟,比世子还不省心,以后怕是只能求个荫官,还不知到底如何呢!”
薛凤麟带了沈宣一路朝着正院大堂走去,半路就遇到了叶辰。
沈宣并非第一次见到叶辰,见面后与他行了一礼。
叶辰见了沈宣也点了点头,上下打量了沈宣一圈后才道:“沈哥儿,你家戏园仙味的炸鸡和红油串串味道真是不错,我经常过去买来吃。只是这几日过年,店铺关了,也吃不着了,怪想得慌的,也不知今日你登门做客,能不能在府上露一手,让我饱一饱口福?”
他这话说完,就被薛凤麟一掌拍在背上说道:“大过年的,岂有叫客人做饭的道理?家里这么多东西难道还不够你吃?
叶辰却瞪了薛凤麟一眼道:“家中的厨子做饭早吃腻了,沈哥儿做饭不错,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独食!”
薛凤麟听了不再搭理叶辰,拉着沈宣就走。这几日他在沈宣家里,还真没舍得让沈宣动手作一次饭。
叶辰却跟在他们身后说道:“沈哥儿,走慢些啊,你考虑考虑我的提议,我保证以后帮着你在我娘面前说好话。”
沈宣:“……”
沈宣看了叶辰一眼,见他一脸嬉皮笑脸,便知此人算不上靠谱。
不过比起上次在围场,叶辰对他态度也很不一样了,显是因着薛凤麟的缘故,早将他做了自己人,因此才这般无赖。
又过了一会儿,他们到了堂屋,沈宣与薛凤麟一起对着叶夫人行了一礼。
之后薛凤麟走到左侧的座位上坐下,右侧叶秘才起身过来,拉了沈宣的手一起走了过去,让他坐在自己身旁。
叶夫人知道自己气也没用,此时已经认了命了。
她不管心中如何想的,对待沈宣面上倒是一直和颜悦色。
此时便对着身后的丫鬟招了招手,退下了手腕上的一串菩提子串珠道:“这珠子是我二十多年前从法华寺求的,有高僧开过光,说是能保一世平安。”
“这些年我去哪儿都戴着这串佛珠,盘的都包了浆。东西算不上什么贵重的,但却是我一番心意,今日就送给沈哥儿吧。”
沈宣一听,连忙起身,十分郑重的上前一步,谢过了叶夫人。
这佛珠比起之前她送给自己的衣饰自是不那么值钱,但意义却绝然不同。
叶夫人肯把自己贴身的佛珠送给自己,也是对他的一种肯定。沈宣接过那佛珠,立刻就戴在了腕上,又对叶夫人说道:“这佛珠何其珍贵,沈某心中感念叶夫人仁厚。日后定日日戴在身上。”
叶夫人见沈宣说话真诚,也是真心看重她给的这一串佛珠,心中也是暗暗点了点头。
这沈哥儿带人接物的确是个上得来台面的,也难怪世子看上了他。,
至于他的身份,差是差了些,但世子就是喜欢,也没有旁的办法了。
叶夫人让下人送了点心过来给沈宣吃,这点心是叶家特色,味道又咸又甜,香酥可口,只有叶家的厨子会做。
点心刚刚上桌,沈宣还没来及吃,屋外却又忽然来了人。
韩妈妈从垂花厅外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对叶夫人道:“夫人,府外来了不少官兵,说是朝中征粮,凡是朝中官员,每家都要缴纳固定的配额。”
“父亲已经去了城西带兵,怎得我们家中还要征粮?”叶辰闻言有些不解的问道:“之前咱家这样的武将,家中有人带兵,都是不需要再缴粮的。”
此时一名户部的五品官员却是苦着脸进来,带着一队卫兵从外院大步流星的走入堂屋后,拿出一张手谕对叶夫人说道:“叶夫人,得罪了,此乃陛下刚下的令。京郊流民缺粮,已濒临暴乱。”
“京中上至一品大臣,下至七品小官,都要按令缴纳固定的粮食份额。”
叶夫人接过手谕一看,上面规定了朝廷七品到五品官员,每户缴纳十石粮食,五品到官员,则缴纳五十石粮食。而三品以上官员,每户缴纳一百石粮食。
对于家中都有田庄的世家来说,这个粮食的数目倒是算不上特别多。
但坏就坏在,前些日子粮价飞涨,不少家里都趁机把田庄里的囤粮卖了高价,只留下了家中的口粮。
此时再一缴纳,就只能把自家的口粮都交出去了!
叶辰抢过那手谕一看,又看了叶夫人一眼。
叶夫人这时才道:“把粮拿来,称好了送给这位大人。”
那户部的大人姓何,一路收粮过来,没少受这些官眷人家的气。此时见叶家这么干脆,倒是颇为意外。又十分感激的对着叶夫人鞠了一躬道:“多谢叶夫人高义,叶大人在城郊忙着办事,叶夫人家中又慷慨解囊,实在不愧是我朝中流砥柱,待我回去以后,必定在圣上面前好好禀明。”
待那何大人走后,叶夫人才长舒了一口气道:“还好这次因着蝗灾的缘故,提前囤了些粮,现在虽交了一百石出去,但还剩下二十多石,省着一些应该也勉强够吃了。”
这时一旁的叶秘也起身说道:“想来王家也会有人来收粮,还不知我那婆婆应对的怎么样了,我得回去看看。”
叶秘嫁到王家属于下嫁,王家倒是一向待他格外敬重,早把管家的权利交到了他的手上。
叶秘虽也听了叶夫人的提前囤了粮食,但恐自己婆婆见了官兵慌了神,就还是准备直接回去了。
而此时叶辰便看了薛凤麟一眼道:“怎么?你不用回薛家去看看?”
薛凤麟闻言却是冷笑了一声道:“沈哥儿还没吃上府里的点心呢,我哪儿能就这么走了?薛家有白氏当家,自是会准备妥当的。”
叶辰见状摇了摇头,知道他是铁了心的不想插手薛家的事了。
而沈宣看着薛凤麟的神色,也是拿起盘子里的点心咬了一口。
既然薛凤麟都不愿意搭理薛家的事情,那自是与他无关了。左右他早就囤好了粮食,够他和薛凤麟吃一年了。
此时,薛家府上早就乱做了一团。
薛侯爷作为二品官员,自是一大早就有户部的人带了官兵上门收粮。
这收粮的令是晋武帝亲自下的,肯定是不能不给。
但薛家压根就没有一百石的囤粮,根本交不出来。
不交粮就等于抗旨,薛侯爷还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粮是肯定要交的。
但如今粮食紧缺,又是大过年的,想买都找不到地方来买。
薛侯爷亲自去了薛家旁支家中借粮,没想到去了几家,却是一粒米都没有借回来。
这些旁支们平日里沾了侯府不少的光,得了很多实惠,然而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就一个个自称侯府旁支,与主家无关,一毛不拔。
出于无奈,薛侯爷只能回家,再想办法。
他叫来白氏后质问道:“家中好几个田庄,如今怎得会一百石粮食都拿不出来?”
白氏闻言便哭哭啼啼的道:“那些田庄也不都是种粮食的。其中只有三个庄子产粮,但每年除了自家吃,其他都是一收回来就卖出去的。”
“都知道这米放得久了,自是不如新米价高。哪里知道今年会有蝗灾?”
白氏说的倒也是京中这些名门世家的现状。如今已经过了年关,各家所剩的米都不多。这一下子让他们凑出一百石粮食,也是很难。
“大过年的,怎么说征粮就征粮?也不管我们这些人家的死活!”白氏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怨道。
她容貌艳丽,这般哭了一番倒是我见犹怜。薛侯爷见状便上前搂着她哄道:“算了,现在再说别的也无用。家中还有多少粮食?你留下几日的,剩下都先给了出去。”
白氏无法,也只能先交出家中的余粮。她四处凑了一圈,又拿了一些红薯土豆的充数,才勉强凑到了五十石粮食。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