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眼前又是一黑……沈宣就这么被按倒在客栈花花绿绿的南洋民俗床单上……
来了南洋岛上的第一夜,怕是也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才能睡了……
第108章
翌日,阿海按约来了客栈,又带了沈宣与薛凤麟二人在岛内逛了一圈。
岛上马车不算很多,但却流行骑象。沈宣觉着有趣,便让阿海给自己租了一头象。
那养象人喂了大象一挂香蕉,便让沈宣与薛凤麟二人坐上了大象背上的轿椅。
大象背上视线颇高,他们一路沿途看路边风景,问阿海一些民生相关的事,阿海也都一一耐心解答。
今日薛凤麟索性深入南洋海岛腹地,去查看他们的农耕情况。只见农田里除了水稻等粮食,还种满了香蕉、菠萝等水果。
因着南洋往来商客颇多,做零嘴儿果干的商贩也多。水果一直卖的不错,因此种植这些东西的农户不少。
走了一会儿,路边远远的摆了一个摊子,正有一个年纪不小的阿婆兜售果干。阿海便对沈宣和薛凤麟说道:“前面那阿婆卖的是南洋特产香炒香蕉干与菠萝干,听说大晋不少有钱人家都爱吃。在农户这边直接购买,倒是比去码头边的炒货店买便宜许多。”
薛凤麟听了,便让他过去问问价格。没一会儿,阿海便跑了个来回,对薛凤麟说道:“公子,香蕉干十文钱一两,菠萝干十五文钱一两。炒货店里的价格都要翻个倍呢。”
沈宣听了,便给了那阿海一角银子,让他随意买些回来吃,多的就算打赏他的。
阿海自是心花路放,不过一会儿,就抱了两大包炒干果回来,沈宣一掂足足有半斤多重。
他一样尝了那香蕉干与菠萝干一块,果干味道酸甜可口,确实不错,但不够酥脆爽口,也谈不上特别好吃。
但在这种缺糖的时代,这般甜的零嘴儿可算得上是稀罕货,也难怪能作为南洋的特产,远销大晋了。
“我们在砂州一路看过不少百姓的田地,田里基本都是水稻青菜等作物,种植这等水果的却不太多,也不知是为什么?”沈宣想了想才开口问道。
水果属于经济作物,加工后售价比粮食要高。但不知为何,砂州百姓却很少种植。
“农民们祖祖辈辈种惯了粮食,让他们改种其他作物,可不是那么容易。”薛凤麟想了想道。
“况且南洋是因着已经形成了商业气氛,百姓们知道种了水果制成果干也有人会买,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种植水果。”
“而砂州压根就没几个外来客,本地人不过求个温饱。种植了这些水果又不能当饭吃,卖不出去就都烂在了地里。因此才没有人种植其他作物。”
“你分析的有理。”沈宣闻言点点头道:“所以官府若是能给百姓们提供这些农副产品的销路,砂州的百姓们便也能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想来家庭收入也能提升上来。”
薛凤麟闻言双目又是一亮,之后才有些激动的说道:“确实是个好法子!由官府出面来开设一些制造果干、蔗糖的作坊。直接收购农户们种植的水果和甘蔗等作物,百姓们的收入定然会有所提升。家中多余的劳动力也可以去工坊里劳作,又是一笔收入。
“宣儿,你虽是个哥儿,但却是个庶务上的天才。”薛凤麟看着沈宣,双目中竟有一丝崇敬之色,略顿了顿才开口道:“我在国子监的时候,里面的先生经常赞扬我庶务不错。只因我从小管着我娘的嫁妆,很早就接手了庶务产业,所以才磨炼的老道了一些。”
“然而比起你来,却还是差得远了。原本我也只是以为你是个做生意的奇才,如今看来这几日你在百姓民生庶务上提出来的妙思,乃是前无古人,实在是让人佩服!”
沈宣心道我这些点子也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想出来的,对薛凤麟的夸奖略略有些心虚。
不过这些现代世界遍地都是的好政策,能帮到薛凤麟和大晋百姓,沈宣觉得自己倒也不算白活一趟。或许正是因此,老天爷才让他的魂魄去了现代世界,又在那里生长到了二十多岁才回来吧!
沈宣与薛凤麟两人在南洋待了整整三日,前两日多是在观察南洋民生,到了第三日才真正放松下来好好玩了一日,到了傍晚才上了回大晋的游船。
第四日的早晨,他们才终于重新回到了彭州。之后再坐马车去了建州,在建州玩了一日以后,才回砂州,到家的时候又是快到晚上了。
这几日他们两人四处游历,砂州府中几个下人倒是把宅子里需用的东西全都布置好了。
无心无忘去人市上买了几个干杂活的下人,收拾一番以后,砂州的知州宅子也算是十分合用了。
薛凤麟回家也没急着去当差,而是在家中仔细思量起砂州的改革之策。
他不去当差,那州判与州同大人却是求之不得。每日照样在衙门里玩叶子牌,行事起来也比以前更张扬了。
沈宣陪着薛凤麟一起制定砂州的全面改革之策,在砂州东奔西跑了不少地方,反而比在京城时忙碌了不少。
许多策论说起来容易,推行起来却要面临不少困难。薛凤麟虽是名门出身,但做起事来倒也不毛躁,而是一一拟定细节,反复推敲。确认了方案可行后才确认下来。
又是小半个月后,砂州的改革策略才算是拟定了一个可用的方案。
这方案足足写了几十页纸,薛凤麟把这些纸张集结成册,然后才又去了彭州,要将这方案带给唐大人看。
这一次,沈宣没再跟着。薛凤麟毕竟是去办公事,一日就能来回,他一个家眷,再跟过去反而不好。
然而到了晚上,薛凤麟回来的时候,面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不好看,整个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寒气。
沈宣一见,便知他今日去彭州会见唐大人一事,进行的不太顺利。
只是开口问他,到底是哪里碰了钉子,薛凤麟却只是笑笑说改革需要花钱,唐大人说如今财政颇为紧张,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行使改革事宜。
不知为何,薛凤麟虽是这样说的,但神色却有些僵硬。沈宣仍觉得事情不止如此,便趁着薛凤麟办公的时候,悄悄的拉了同去的无心来问。
无心一开始还不愿意透露,后面在沈宣一番威逼利诱之下,才不得已说道:“世子夫郞,世子今日去了唐大人那里,一开始还聊的十分愉快。但后面那唐大人却说,这改革的事情太大,为了保险起见,唐、薛两家结为亲家,行事起来才更加牢靠。让世子爷娶了他家中的哥儿为妾,也算是与唐家结盟了……”
沈宣一愣,这才明白过来薛凤麟为啥不愿在自己面前提起今日与唐大人会面一事。
朝中众臣之间一向如此,为了联盟关系更加紧密,经常互相联姻搭线。这有了亲缘关系,就成了自己的人,行事起来也更加方便了。
薛凤麟本就不是池中之物,唐大人也不是蠢人,自是能一眼看得出来。
他一来砂州就大刀阔斧的提出改革,那方案写的极好,但却也有相应的风险。
这其中暗含着多少出钱出力又得罪人的事情,改革做的好了,他唐大人自是有功,但论起头功却还是薛凤麟的。
而若是进行的不好,薛凤麟就算罢了官也还有世子的称号,只管回京去袭承爵位了,唐大人却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他在彭州经营这么多年,根深蒂固。如今就算不改革,也是稳中求进,没什么不好的。又何必陪着薛凤麟一起折腾,承担更大的风险?
但若薛凤麟与他结了亲家,那便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就算改革不成,回到京中,唐大人也搭上了薛家侯府这条线,对他日后的仕途有利。
唐大人这老油条官场宦海多年,说起爱护百姓的初心,也不知还剩下多少,经营仕途的盘算却是实打实的。
若是以前不认识沈宣时的薛凤麟,不过纳一房妾室罢了。为了仕途与改革顺利的推进或许就应下了。
但如今他已与沈宣成婚,听到那唐大人盘算的一瞬间,便有些恼了,当下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