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不好的,那就被分到了穷乡僻壤,又建不了什么功业,一辈子也就磋磨在那里了。
三甲的进士都安排好后,二甲进士基本就都是由晋武帝亲自安排了。
排在二甲的那些进士,基本都被晋武帝授以了正九品以上的官职。当然京中主要还是校书郎、太祝等闲官儿,而京外则是县丞和监丞这种有些实权的职位。
待二甲进士们都安排好后,才是一甲进士与前三甲。
晋武帝先一一安排了排在薛凤麟后面的那些进士,轮到了薛凤麟时,却想了想后问道:“薛凤麟,我看你的策论,提出种种决策,说想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可是有此决心?”
薛凤麟闻言倒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道:“却是有此想法。”
自上次见了沈宣为京郊灾民们出谋划策之后,他心中也有所感悟,的确是对这民生之事上心了不少,也有意入仕作出一番功绩。
晋武帝听后便又问道:“那若是我此刻给你两个差事让你挑选,你又会选哪个?”
晋武帝说着拿来两张白纸,再每张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一旁伺候的苏公公此时便将那两张纸条拿到薛凤麟面前,请他过目。
薛凤麟一看,那纸条上一张写着砂州府五品知州、一张写着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差事。
咋一看那五品知州品级更高,但砂州地处大晋南方,是十分荒僻贫穷之所。而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差事不仅能留任京中,且在往年一直都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样的前三甲才有的好差事。
翰林院这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皇上的秘书处,所有进入了翰林院的进士都有机会成为晋武帝身边的近臣。
之前凡是入了翰林院之人,有不少升官都是一路平步青云。就算混的不好的,只要不出事,也可靠着熬资历做到六部尚书。
这等好事,新科进士们只要不傻,自是人人想要进去的。
只是这翰林院的位置一向都是由朝中清流一派把持着,里面的官员也全都是清流一派,薛凤麟这样的勋贵世家子弟进去了,在他们手上定是讨不着什么便宜。
且这差事就是文职闲差,与薛凤麟方才说到的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的想法又有不符。
薛凤麟愣了愣,看着两张纸条思索了一番。
晋武帝这是在故意考验自己?
他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仔细揣摩着晋武帝的用意。
晋武帝本可以随便给了他一甲十名的名次作罢,再安排他一个京中闲职。然而最终却给了他一甲四名的名次,还两次主动向他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
这二选一的难题虽然让他难以抉择,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绝不是什么差劲的差事。而砂州再穷再偏,那也是五品知州,正符合薛凤麟想要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的想法。
他闭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才睁开双目说道:“我选砂州知州。”
说罢便拿了那张写了砂州知州的纸条。
大殿上的朝臣们见状倒是面露惊讶,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了一番。此时晋武帝才笑着说道:“好,你倒是有志气。只是你若是外放,没有功绩可是回不了京的,你父亲若是知道了,还不知会如何作想。”
“我能为大晋效力,回报陛下恩赐,父亲自当是深感荣耀。”薛凤麟此时又开口说道。
“既如此,那朕便如了你的愿,封你做砂州的知州吧。”晋武帝说着在皇榜上落笔,最终订下了薛凤麟的差事。
之后才依照惯例,将前三甲授官了翰林院编修之职。
待授官结束以后,登科大典也算是正式结束。苏公公这时才走到薛凤麟身边说道:“世子请跟我过来。”
薛凤麟连忙跟在苏公公的身后,一路走到了御书房,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以后,才见晋武帝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他以后才道:“薛凤麟,今日你说要求朕一件事,现在倒是可以说了,到底是什么事啊?”
“谢陛下成全。”薛凤麟闻言连忙跟了进去,刚准备要下跪,便见晋武帝摆了摆手道:“算了,不必拘礼,你坐吧。你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后辈,这种场合倒也不必那么多规矩。”
薛凤麟听令坐下,此时才十分郑重的对晋武帝说道:“陛下,我想求您赐我一桩亲事!”
晋武帝听了抬头看他一眼,顿了顿后才皱眉道:“我记得京中一直传你与沈家哥儿有亲,难道你是看上了什么别的人,所以才过来求我?”
“若是如此,此事我不能答应。那沈哥儿毕竟是你生母之前订下的人,你作为亲儿子,还是要信守承诺才是,也免得落人话柄。”
晋武帝年纪大了,这些时日见过了沈宣以后,自是又想起了沈国公的好。
他心中本就对沈宣有些愧疚,自是觉得将他许给薛凤麟这样的才俊也算是补偿他了。
薛凤麟闻言却是连忙说道:“陛下误会了。臣这亲事并非是求的别人,反而正是这沈哥儿。”
“只因沈哥儿家中没有父母,娘家无人撑腰。臣怕就这样娶了他,会因他的身份让他在臣家中受委屈。所以才想来求陛下亲自赐婚,也好让他风光体面的嫁过来。”
晋武帝倒是没想到薛凤麟过来求他的竟是此事,他愣了愣后,又仔细打量了薛凤麟一番才道:“你对那沈哥儿倒是真用心,你二人身份差异巨大,他对你又毫无助力,还是个不易生养的哥儿,难道就因你生母之前订下了亲事,你就能对他如此?”
薛凤麟这时才目光灼灼的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沈哥儿品行俱佳,人品贵重,是臣心中敬爱之人。臣不在乎其他凡尘冗事,此生只愿也只会娶他一人,还请陛下成全。”
晋武帝怔住,沉默了许久,才长叹了口气,面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道:“往日里见你时觉得你一向是个八面玲珑的沉稳之人,没想到倒是还有这性情中人的一面。”
“你是个好孩子,那沈宣也是不错。他能与你结为夫夫,倒也是他命里带来的福分,你可要记住你今日的话,好好待他。你的要求,朕允了。”
说到这里,晋武帝便招了那苏公公过来,让他拿了一张皇榜过来,准备给薛凤麟和沈宣写一封赐婚书。
“谢陛下隆恩!”薛凤麟得偿所愿,自是满脸欢喜,直接起身跪着地上磕头谢恩。
晋武帝见了,倒是摇摇头道:“瞧你这般神色,倒是比做了官还要高兴,实在是不成样子!”
嘴里虽这般说着,但面上却露出一丝喜色。
一是沈宣有靠,他心中也放下了一个包袱。二是知道了薛凤麟这样的年轻才俊有软肋,反而让他更放心了,这样的人用起来才好拿捏,日后也好将他培养为大晋未来的肱骨之臣。
“沈宣的生母蒋氏年幼时也是时常入宫,太后看着长大的。”晋武帝开口说道:“既然要让他风光出嫁,那我便赐他从宫中出嫁吧。如此荣耀,也只有宫中公主才有,想必他日后也不敢被人看轻了去。”
晋武帝说完,苏公公便连忙在一旁记下。之后又赏赐了他百两黄金,并一套黄花梨家具,不少御用的碗盘和器具,还有衣服、料子干货酒品等等……
这等丰厚的赏赐,已比得上一品朝臣嫁女时御赐的贺礼。薛凤麟便也替沈宣一一谢过。
待那赐婚书写完以后,晋武帝才摆了摆手,心情不错的说道:“行了,你去吧。这婚书今日就会送到薛家去了。”
“谢主隆恩!”薛凤麟又磕头拜谢了晋武帝一番,才兴高采烈地转身离去。
薛凤麟早就知道晋武帝必会同意他与沈宣之间的赐婚。
晋武帝最烦臣子之间结党,他提出迎娶沈宣,便少了一份结党的可能,晋武帝自是求之不得。
薛凤麟这边一出宫就径直去了沈宣那里报喜,而另一边宫中的婚书与授官的皇榜却直接送到了侯府。
薛凤麟还未回家,他在宫中自请去做砂州知州的事情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早传到了薛侯爷耳中。
听到他放弃了选择翰林院编修一职而要去砂州做知州的时候,薛侯爷就已经差点心梗。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