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上骡子背,身后刘哥儿却是追了出来,手上还抱着一只竹凳。
“沈哥儿等等,这凳子送给你用。”刘哥儿说着把那只竹凳放进了摆摊车下面。
“这是?”沈宣与刘哥儿不熟,也不知他为何突然送凳子给自己,倒是有些疑惑。
便见刘哥儿对着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也是我给你的谢礼。”
“多亏了你上次与我爹那一番谈话,解了他的心结。这几日不再忙着找人入赘了,也开始让我跟着他学木匠的手艺了。”
原来如此!沈宣心中一喜,替刘哥儿感到高兴。
没想到自己随意的一番言论,竟然帮到了面前这个哥儿。
“沈哥儿你日常在哪里摆摊?若是得空,我也好给你捧捧场。”刘哥儿问道。
“就在锦鲤街靠近草花巷处。”沈宣说道:“不过我明日才开始摆摊,天气不好应当也不会去。下次你若去了,我请你喝茶,不收你的钱。”
“那怎么好,一码归一码的。”刘哥儿连忙说道。与沈宣又寒暄了几句以后,就目送他驾车离开。
沈宣驾着摆摊车去了葛寡妇家里,与她相商明日用水的事情。
付过了订金以后,又去把明日要用的竹杯都买好了,全都提前搬到了葛寡妇家的院子里。
待一切安排好后,沈宣才驾车离开,一个时辰之后,便回到了云水村村口。
“咦?那不是沈宣么?他骡子后面好像拉着一辆什么车?”
“第一次瞧见这样的车,看着像个摊位,就是他说的摆摊车吧?”
“竟然真让他做出来了?这下杨木匠可脸丢大了。”
“是啊,之前听杨木匠说压根就做不出什么摆摊车,还以为真的呢。原来是他水平不行,不然怎么沈宣找城里的木匠就做出来了呢?”
……
村民们一见沈宣做出了摆摊车,一时间也是议论纷纷。
有的好奇的上前围观,还有人打听他是找什么人做的。
因为沈宣与杨木匠之前的摩擦闹得人尽皆知,许多村民这次便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杨木匠技术不行。
原本有几家准备找他打定亲家具的村民们也打了退堂鼓,准备换到邻村的木匠那里去了。
杨木匠自知理亏,心中懊恼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嘴硬的说就算是做成了摆摊车,沈宣一个哥儿,生意也做不下去,不过几日就要灰头土脸的收摊。
除了杨木匠以外,王家人也是心里颇为不服。
特别是王小莲,只要在外面一听到有人议论沈宣的摊子,就要酸溜溜的说:“反正早晚都是要关门的,花钱做那么些东西,又赚不到钱,不是亏的更多?沈宣男人手上那点家底怕是都要被他折腾光了!”
沈宣提前一天就把摆摊需要的东西都收进了摆摊车里。
第二天一早,他天刚亮就起了床,吃了早饭就驾车去了锦鲤街。
一路到了葛寡妇家门口,沈宣找了个地方靠边把摆摊车支好。又把骡子牵到了葛寡妇家的后院。
现在时辰已经快到辰时了,葛寡妇也早就提前把他需要的开水给烧好了。
院子里两只大缸上面盖着一层纱布,里面正是已经晾凉了的开水。沈宣见了,舀了那开水喝了一口,确认了没有问题以后,便拿了一只大桶装满了凉开水,再拿到摆摊车里来用。
凉开水准备好后,沈宣才去井边将昨天放在院子里的竹杯都清洗了一遍,又把备用的甜柑橘都洗净了。
出来做餐饮生意,东西自是要干干净净。万一让人吃坏了肚子,生意还怎么做得下去?
沈宣把所有竹杯都清洗干净了,才一批批的拿出去摆好。
确认茶水材料都准备好了,接着又把摆摊车两侧的竹杆撑了起来,拉开顶棚,又挂上了提前画好的招牌。
第一日摆摊,他还没定好这茶水到底是什么价格。
只是按照成本,又结合周边的茶水价格,粗略估了一个十文钱的价格。
锦鲤街上的物价都贵,肉包子都十文一个,旁边的酸梅汤也要五文。
他这茶水用料货真价实,可比酸梅汤要好得多。再加上赠送一只竹杯的成本,价格自是要比它高一些。十文一杯,应当也不算贵。
第21章
“蜂蜜吉士茶,香甜解渴的蜂蜜吉士茶,走过路过的客官们都来喝一杯了。”
沈宣见街上的路人渐渐多了起来,还有不少穿着秀士服的学生路过去书院上课,便连忙开口叫卖道。
他第一日摆摊,路人瞧见他摊子上的招牌也是十分新鲜。不一会儿便有几个学生特地走过来围观。
“蜂蜜吉士茶?这字写的倒是不错,名字彩头也好。”有学生看了那招牌上的字,便忍不住夸道。
“你这茶多少钱一杯?给我来一杯。”又有人开口问道。
“十文一杯,杯子可以带走。”沈宣连忙说道。
哪知那原本准备掏钱的学生一听,便又把钱收了回去,有些生气的说道:“什么茶竟要十文一杯?也实在是太贵了。那边的酸梅汤也只要五文一碗呢。”
旁边围观的几人一听,也立刻掉头走了。还指着沈宣的招牌议论道:“这茶水取了个好名字竟就要这等高价,实在是把我们当成冤大头,不买不买。”
一时间,沈宣的摊子又变得无人问津了。
连在旁边观望的葛寡妇也有些着急,忙对沈宣说道:“沈哥儿,这十文的茶水价格实在是有些高,倒不如和酸梅汤一样,定价五文一碗?”
毕竟沈宣这摊子的生意可关系着她日后的收入呢,若是没开几天就关门了,那她岂不是要少了好大一笔来源?
然而沈宣却并不着急,而是对葛寡妇笑笑道:“我这茶水定价十文,自是与那酸梅汤不一样的。若是刚刚开张就直接降价,那还能赚几个钱?”
他的蜂蜜吉士茶用的可是好茶好材料,只要是喝过了的,必然知道十文的价格不贵。
再说这街上每天往来的人多了,有钱的也多的是。他原本就是准备和那酸梅汤的生意拉开差异,只做高端市场。
说完以后,他便搬出刘哥儿做的竹凳一屁股坐了上去。
只等着先卖出第一杯以后,再慢慢打开市场。
此时正是书院学生的上学时间,路上经过的学生不少,其中大多数都在锦鲤街附近的摊位上用了早饭。
不过他们经过沈宣的摊位时,还是被招牌上的文字吸引了过来询问一番。然而问的人虽多,但愿意花钱的却暂时还没有。
一个是因着沈宣的茶水比旁的要贵,还有就是他是第一天出摊。众人还不知这摊位干净与否,这些学生们也怕早上吃错了东西闹肚子,耽误了书院听课。
沈宣就一直在路边守着摊位,直到书院的上课钟都敲响了,也没有开张。
眼见着学生们都进了书院,路上行人也少了许多。葛寡妇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回到屋内。
心道这沈哥儿人虽勤快,但却是个不知变通的。看来自己这卖水钱也是赚不了几日,罢了罢了。
草花巷虽然在锦鲤街上,但离中间最热闹的雅集还有一些距离。锦鲤街上闲逛的行人不少,但来到这边的却不算多。
即便如此,沈宣却也不愿降价。这定价降下去容易,再涨起来就难了。他把摊位定在锦鲤街,做的就不是那薄利多销的生意。
若是他的茶水卖的与别人一样便宜,那用材用料势必也要缩水。
到时候人家占据着更好的位置和人流,还有许多人手帮忙,他与这些摊位相比优势又在哪里?
沈宣就这样一直等到了接近午时,眼看着乐州书院敲响了午休的钟声,一群群学生从里面又走了出来。
这些学生们中午没时间回家休息,大多数闲来无事就会在附近的锦鲤街上逛一逛。
因为这年头上得起书院的大多是家里有些底子的,他们要么会在旁边的店铺下馆子,要么是让家里的书童送午饭。
不过这些人经过沈宣的摊位时,都只是好奇的看上一眼,仍旧没有消费。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