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明年还会招工,到时候我一定通知。”莹娘连忙打断白大婶的话,挤出一个笑容应付的说道。
她推开院门,循着香味儿走进房间。便见到穿着簇新衣服的赵宝珠正把炖好的萝卜烧肉片端到桌上,旁边还放着两条香煎青花鱼和一盘炒青菜。
莹娘把袖子里的鸡蛋塞到赵宝珠手心里道:“中午剩下的鸡蛋,你快吃了吧。”
赵宝珠见了鸡蛋倒是有些为难的道:“娘,这许多菜了,哪儿还吃得下鸡蛋!下次你吃不完就算了,别再带东西回来了。如今家里好起来了,也不差这点儿。”
这话倒不是赵宝珠飘了,而是砂州天气炎热,好些东西带回来没办法存放,不吃也要坏了,闹得赵宝珠与莹娘母子只能拼命的吃。有时候真正是撑的不行,实在是不想把肚子吃坏了。
“今日的工钱,你拿去收好了。”莹娘从袖袋里摸出十个铜板。赵宝珠便把钱给收到了钱袋子里。
之前空荡荡的钱袋子,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装满了。莹娘拿了大头出来换成了一锭银子,扣除吃用剩下的,还余了二百多文。
“娘,咱们这几个月挣的,比以前好多年还要多!”赵宝珠摸着钱袋子忍不住感叹道。
“可不是么?”莹娘心情不错,一边拿了饭碗盛饭,一边忍不住说道:“就隔壁那个白家婶子,以前都不带给我们好脸色的,最近每次见了我,都提起他家阿瑞。又是让我帮着他进糖厂,又是想将他和你撮合在一起。”
“我可不愿意!以前他可没少跟着赵宝月欺负我!”赵宝珠闻言翻了个白眼道。
“娘心中有数,压根就没接话茬。”莹娘连忙说道。
以前村里人欺负她与赵宝珠家里没有男人,一个个都没少在背后编排他们。只是自她进了糖厂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了,那些人才转了脸色。
赵宝珠眼看着就要及笄了,莹娘却是不愿意在渔村里相看人家的。
赵宝珠勤快能干,厨艺也好,以他家现在的条件,那些太好的人家是不好相看,但城里有个两三亩地的普通人家却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赵宝珠似乎看出了莹娘的想法,便开口说道:“娘,其实以我们现在的条件,家里没有男人也能过的好。我要是嫁了人,就没办法把你带在身边了。还不如一辈子不嫁人,就咱们母子俩儿过活也挺好的!”
赵宝珠这边与莹娘吃着饭的时候,赵家二叔与赵宝月那边也正在吃晚饭。
赵宝月家之前在渔村里算得上条件好的,赵宝月虽是个哥儿,但在村里也颇受欢迎,过来家里说亲的人家还算不少。
只是最近这些日子,赵宝珠家里好起来了。好些之前看上了赵宝月的人家,便转头跑去找起了赵宝珠。
赵宝月本就与赵宝珠不和,一直暗暗叫较着劲,这下便更加不满了。
凭什么赵宝珠晒得和个黑煤炭似的,又不好看,还有那么多人家想要娶他?
今日他路过赵宝珠家门口,便闻到了他家里正在炖肉,结果晚饭一看自家餐桌上的饭菜,又是海带汤和清蒸花蛤和黄花鱼。
赵宝月吃了几口就失了胃口,忍不住开口说道:“爹、娘,那赵宝珠家里都能隔三岔五的吃上肉,咱们家里怎么还要过年过节才能吃啊?”
赵家二叔听到这话就有些生气,狠狠瞪了赵宝月一眼后道:“那莹娘进了糖厂赚了钱,咱家又没那门路进去?再说赵宝珠还知道承包了沙田种甘蔗挣钱,家里饭也是他自己做的。你每日闲在家里,怎么不知干活?”
“这么好的黄花鱼,拿到城里卖出去还能挣上五文钱,就这么给你吃了,你还不满意?”
赵宝月被劈头盖脸一顿说,再不敢抱怨饭菜,只低着头灰溜溜的吃完了饭下了桌。
如赵宝月这样的人家在村里还有不少,都羡慕极了莹娘糖厂的工作和承包下来的沙田。
只是这沙田一共也就三百亩,当时不到半个月都给人承包光了,如今再想入股也没机会了。
而糖厂的工作暂时没有招人,村民们想进厂也找不到门路。便只能每日打听着糖厂的动静,希望下次招人的时候,也能把他们给招进去!
大半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眼看着又到了十月秋收的季节,赵宝珠辛苦了十个月,承包的沙田里的甘蔗终于大丰收了。
他虽是第一次种植甘蔗,但尚管事指导的细致,甘蔗地有什么问题他又问的勤,地里的甘蔗一直长得不错,一些病虫害的小问题也都及时控制住了。
甘蔗完全成熟了以后,尚管事便让赵宝珠把地里的甘蔗全都收了。
他将甘蔗捆好堆在一起,附近的糖厂里便来了几个工人,用推车将甘蔗一批批的运了过去。
待全部收完以后,尚管事便叫了赵宝珠过去,让他拿着地契去一趟糖厂,让里面的账房给他数了一贯半钱,也就是一千五百文钱!
“谢谢二位管事!”拿着沉甸甸的铜板,赵宝珠忍不住有些激动!这还是他自己第一次挣到这么多的钱!
那发钱的账房见他年纪不大,便开口问道:“你这地租今年的就算是结束了,还要再续么?要是愿意再续,就赶紧定下,明天春天开始再种一茬。”
莹娘如今已经在糖厂里上班了,收入也算不错。赵宝珠一个哥儿,日后能进糖厂也好,倒是没必要再做种田这么辛苦的工作。
那尚管事与赵宝珠也算熟了,便开口劝道:“你一个哥儿,年纪也不大。今年挣了钱便罢了,明年这地就别种了,在家休息休息,等过几年长大了,再想法子和你娘一样进糖厂。”
糖厂招人有年纪限制,只招收十六岁以上的,赵宝珠年纪太小,这四五年里都是进不去的。
哪知道赵宝珠听了,却是摇摇头道:“要进糖厂,也是等我大了以后再说。现在我在家呆着也是没事儿,能种上几亩田,补贴些家用不是更好?这三亩沙田我是一定要继续租的。”
那账房听了,便当场给赵宝珠续了约,还是他之前定下的那三亩田。
尚管事看在眼里,却是暗暗点了点头。这赵宝珠他接触的多了,知道是个好的。这般勤快的小哥儿,他心里也是欣赏的。
正巧他家里还有个小儿子没有成婚,与赵宝珠年岁也差不多大。
尚管事心中便留了个意,想着再等上两年,等赵宝珠大些了,去找莹娘提个亲,把他给自己小儿子定下来。
他们庄稼人娶妻娶贤,最看重的就是一个踏实能干。赵宝珠家里虽然条件一般,但他和莹娘都是勤快人,品质也不错,尚管事还是挺看好的。
当然了,此事如今也不过是尚管事心中的一念,数年后到底能不能成,这都是以后才能得知的事情了。
种了大半年的甘蔗终于丰收了,沈宣的糖厂也要开始正式重新招人了。
这一次因着投入产出的规模扩大,沈宣便决定新招一百个人,要求还是与之前一样,无论性别,只看年纪与能力。
年纪太大太小的,邋里邋遢的,干事儿不够利落的,有过前科的全部不要。就这般贴了个招聘的告示出去,糖厂外面就排起了长队,一下子报名了一千多号人。
管事的再从这一千多人里选出适合的工人,就花了整整三日,最后留下的皆是得用之人,与他们签订了合约之后才算正式成为了糖厂的新员工。
糖厂之前的十多名老工人如今已经成了老手,沈宣便让管事的将他们一起升了个职,作为新的管事分别管理一队新来的工人,教授他们制糖,也好减轻总管事的负担。
这些新管事职位提升上去了,拿到的工钱自是也翻了个倍。
就好似莹娘这样的,从没想过自己一个寡妇竟也有做成管事的一天。拿着一天二十文的工钱,手下又管着几个人。莹娘觉得自己的腰杆子都直了不少,说话也比之前更有底气了。
云朵糖的产量起来了,沈宣的宣记云朵糖铺子也正式开到了京城里。
因着不能回京,铺子他是没有功夫去管的。好在有叶秘在京中帮着他操持,铺子很快也是开设了起来。
京城的人比彭州有钱的多。云朵糖这样的糖果,在彭州一日只能卖出二十多两银子,在京城里可就算是翻了个六七倍!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