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宣听了便走入屋内,收拾了几件衣服。
他把二百两银票放进怀里,又把之前林叶留下的百两黄金也放进包袱里包好。
带上了所有财产以后,沈宣走出屋子,准备骑上自己的青花骡子。
哪知那婆子却道:“沈哥儿你马上就要做世子夫郞的人了,怎么还能骑骡子这等粗鄙之物?还是请您上马车吧。”
沈宣一看,那马车不小,车厢里足足可以横趟下一个人。车厢上的木门也可以从外面插上门栓。
想是这婆子怕他骑了骡子逃跑,所以才让自己坐马车,这样只要锁上车门,自己就跑不掉了。
被人轻易识破了自己的点子,沈宣只能黑着脸坐上马车,先走一步看一步。
果然他一上马车,就有人从外面将车门落了锁。
沈宣只能从车窗里掀开窗帘,目光扫射了外面一圈后说道:“田大娘,这骡子你牵回去吧,我不在的时候,就由你家帮我照看着。”
自他搬过来后,田大娘待他倒是还算不错,经常过来与他唠嗑几句,还分他一些自己吃不完的荠菜蒌蒿之类的。
自己既然走了,这骡子就放在她家,正好帮她干些秋收的活计。就算是自己以后不回来了,也不至于心疼。
田大娘唉了一声,有些犹豫的上前一步,牵上了那头骡子,收获了周围一干村民们羡慕的眼神。
此时马车缓缓出发,一队人马朝着云水村村外走去。
田大娘对着沈宣摆摆手道:“沈哥儿,路上保重啊。”
沈宣这才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口气放下窗帘。
他这一朝走的突然,连归云楼那里都没来得及打招呼。说好的茶水方子断了供,也不知梅掌柜他们会怎么想。
做生意最讲求一个诚信,归云楼算是沈宣结下的善缘,不仅帮了他躲过戴月楼的纠缠,每次结账也都很干脆。
虽说此次事出突然,但也到底是自己的原因。
沈宣觉得自己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决定等到了京城以后,再想办法给归云楼里去封信。
第33章
这车队一路不停,只一日三餐的时候歇息片刻。
沈宣被锁在车里,除了吃喝拉撒就不能出去。也就是到了晚上,车队才会找个落脚的客栈歇息。
沈宣倒是想过从客栈逃走,只是薛家带的人多,房间门口也一直有人把守,让他找不到时机。
过了两日,沈宣从下人的口中知道了那个婆子姓尤,侯府的下人都叫她尤妈妈,和赵管家两人都是侯府夫人的亲信。
不过瞧两人之间相处的模式,那个尤妈妈的应当是比赵管家与侯夫人更加亲近一些,所以赵管家遇到犹疑不定的事情时就会听她拿主意。
薛家不愧是侯府,就是府里的下人也是颇有气派。
这一路上京,沈宣见赵管家与尤妈妈的吃穿用度已经超过了乐州书院里教书先生的水平。
要知道乐州书院的先生都是举人以上的功名,每月有二十两银子的束脩,在乐州已算是富裕阶层。
可薛家几个有头脸的下人,所得就超过了这些先生,可见薛家作为侯府到底是何等的荣华富贵。
中间有一日车队停驻在了锦州,一座盛产美玉的大城市。
尤妈妈不过出去了一会儿,头上就多了只水头很好的白玉簪子。手上还戴着一对紫玉镯子,显然是自己刚刚买的。
这等水头的玉器,在乐州至少要卖一百多两银子,就算锦州便宜一点,也需要七八十两。
尤妈妈毫不犹豫就能拿出这么多银子买个首饰,可见荷包是如何阔绰。
沈宣在锦鲤街摆摊了那么久,也是见识过不少乐州的世家贵族,可没有一家的下人有这样的体面。
又过了两日,车队总算是来到了京城门口。
沈宣掀开车帘一看,京城不愧是大晋的都城,连城墙都比乐州要高上许多。
城墙楼上站着一队兵士,门口还有穿着铠甲的官兵列队把守,一一检查来往车辆与行人的身份。
门楼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用金漆写着南城门三个大字,字体萧肃,显得格外气派。
沈宣八岁之前虽然生活中京中。但他一个哥儿,年纪又小,寻常不怎么出门,对京城已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因着是侯府的马车,门口的将士询问了几句以后,便将车辆与沈宣的名字登记在册。之后,车队就顺利进入城中。
沈宣好奇的从车窗里往外看,京城的城墙里居然还穿过了一条运河,离城门不远处就有一处码头和市集。
这市集热闹非凡,往来船舶车驾络绎不绝。街边的商铺有许多力工不停的来往搬运货物,还有不少针对工人和百姓的小摊小贩,整一个商机勃勃的景象。
大晋贫富差异巨大,乡村里百姓虽穷,但大城市却已经发展的十分繁华了。
如乐州这样的南方城市,商业就已经十分成熟,更别提京城这样的中心城市。
“卖冰糖葫芦了,糖葫芦十文一串。”
“肉包子,又大又鲜的肉包子,八文一只了!”
“素馅儿馄饨只要六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唉……”
……
路边的摊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沈宣耳边响起。
这城南的码头集市算是京中比较接地气的地方了,但物价却也比乐州高了许多。
沈宣听了一圈下来,发现这里的物价只比锦鲤街上的便宜一点,是乐洲城南的两倍,可见京城百姓的生活成本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
不过生活成本如此高却阻挡不了这么多的人口流入,就可见京城的百姓收入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
光是这码头集市一条街上,随便一个小摊位都不愁买卖。瞧这摊位的人流量,一天怕是差不多能挣一贯钱。
可见在京中只要勤劳肯动手,脑子又不是特别笨,一个月挣上十多两银子不成问题。
这样的收益在京中虽然只是普通百姓的水平,但租个房子再加养活全家都够了,年底还能结余下不少。
许多人在京中干上几年,再拿了存下的银子回老家买几亩良田,也能在老家做个不愁吃穿的乡绅了。
就在沈宣这边思索着京城里的生财之道的时候,马车离开了集市,两边的道路也渐渐安静了起来。
车队一路往北,两边的房屋也是有所变化。城北是京中名门世家门居住的地方,以前的沈国公府也是在这里的。
又过了一个时辰后,马车经过了一处十分气派的大门,大门两边各立了一只一人高的铜狮子。一公一母,造型威严。
这木门通体深红,用黄铜包了四个角,有一对咬着门环的金漆椒图。木门足足有一丈宽,上面是插飞的房檐。正中还挂着一个黑色的金字牌匾,上书薛府二字。
这就是薛府了?沈宣心中想到。感慨之中隐隐又升起一股熟悉的感觉,他很小的时候大概是来过这里的。
车队经过了大门,从旁边的角门里穿了进去。停在一处有马厩的院子里后,尤妈妈和赵管家等人都走了下来。
“沈哥儿,侯府已经到了。”尤妈妈说着把车门打开,将他放了下来,仔细打量起沈宣脸上的神色。
沈宣从小在国公府长大,后面又穿越到了现代名门,因此对薛家华丽的府邸并不稀奇。
也知道这院子不过是用来接待薛家下人车马的地方,而真正的主人和贵客,是不会在这里下车的。
只是他发现尤妈妈正在偷偷观察自己,想了想后,便立刻摆出了一副畏畏缩缩、乡下哥儿刚进城的模样。
那尤妈妈没说什么,但又领着他穿过了一条画廊。
那画廊倒是平日里会接待客人的道路,两边都是镂空的雕花窗户,角落里还用高脚凳摆放着一对勾了金丝的彩绘梅瓶。
那对梅瓶一看就是官窑烧制,做工极为精美,这样尺寸的彩瓶在市面上至少也要上百两一对,此时却被直接摆在了走廊里面。
沈宣想了想,故意看着那梅瓶流露出艳羡的眼神道:“这么好的瓶子,怎么就这样放在外面,万一被人碰坏了岂不可惜?”
果然。他话音刚落,尤妈妈眼底就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轻视之意。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