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宣听了心下一沉,隐隐多了几分担忧。西北的蝗灾竟已经这般严重了么?
好在他提前囤下了不少粮食,就算是蝗灾影响继续扩大,应当也能撑到明年的第一批粮食收获。
只是若是灾情继续下去,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恐会变成流民。
届时周边流民四窜,京中的治安也会受到影响。也不知这京城会不会乱……
沈宣一个哥儿,就算是担心这大晋的安宁也做不了什么。
但是因着这一丝担忧,沈宣便又叫来了金桂,给了他三百两银子,让他悄悄去市面上买些差一点的口粮回来。
这段日子市面上的粮价飞涨,之前三百两银子能买二百石好米,现下却只能买得起一百石糙米了。
金桂虽不明白为何家中已经囤了那么多粮食,沈宣却还要花钱囤粮。
不过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将粮食买了回来。且分别存放在了戏园仙味和宣字坊的库房里。
虽说沈宣买了这么多的糙米回来,却也没有克扣下人们的伙食。平日里伙计们吃的都还是之前购置的米面,这些粟米则是用来以备不时之需。
沈宣抽了个日子,教了几个文字辈儿的伙计制作香皂的步骤。
这几人从小给家里帮工,于这干活做生意上面都是熟手,不用沈宣过多调教就很快习得了制作技术。
沈宣见状就采购了第一批原料回来,有了他们四人干活,不过短短几日就将这些原料做成了一千多块香皂。
待这些香皂都皂化好了,包装起来,门口的门脸也正好翻修一新。
沈宣让人把包装好的香皂都摆在了柜台上,还有一些没有包装的,则作为试用品打开放在台面上,供人观看。
之后他又立了一块板子,将所有的香皂明码标价。
无论何种香皂,皆是二两银子一块儿。价格虽高,但这香皂本就是金贵玩意儿,只有富人会买。
区区二两银子,对富人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眼看着时间已经到了冬至,再过些日子就要过年。沈宣便挑了个黄道吉日,把牌匾挂上,敲锣打鼓的开了张。
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京中的名门世家也是十分重视。
每年临近过年,各家都会采买各样年货和年礼。沈宣赶着这筹备年货的日子开张,也是为了在年前好好大赚一笔。
开张第一日,文字辈的四位伙计就集体穿着十分优雅的长袍站在门口招揽客人。
不同于大多数铺子聘请的店伙计都是男子,宣字坊里两位哥儿两位女子反倒让人眼前一亮,忍不住就想多看一眼这铺子里面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因着铺子里放满了香皂,光是路过铺子外面就已经芳香扑鼻。
来往的客人还以为店里卖的是香料,但又见几位店员手中端着木盘,上面放着一些半透明的块状物品。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怎得还雕了花朵?”
“瞧着倒是精致,味道也好闻,也不知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这东西瞧着很是眼熟,怎么觉得和肥皂似的?”
“可不就是肥皂?”有那识得字的小姐便道:“瞧旁边那招牌写着‘香皂’二字,应当就是有香气的肥皂,竟要二两银子一块儿,价格倒是不低。”
……
虽说不少人都觉得二两银子块儿肥皂实在太贵,但因着这香皂实在新鲜好看,就还是有许多人被吸引到了店里。
“这香皂和肥皂一样么?”有位姑娘看了放在柜台上的香皂,就忍不住询问起旁边的文兰。
文兰听了便连忙上前一步,把沈宣提前教给自己的那套说辞说拿出来道:“姑娘,这香皂与肥皂一样也能洗脸洗澡,但却更为精妙。”
“您手上这块香皂,里面加了桂花,因此有一股桂花清香。用来洗澡洗头,身上都会自带一股桂花香气,宛若自身体香一般。”
大晋的哥儿女子之间流行使用香粉,掷金街上也有专门的香粉铺子。
但大多数香粉味儿重,用多了十分刺鼻,远没有这只加了一种花朵精油的香气自然。洗澡以后,身上的味道也就散了。
那位姑娘听说这香皂用来洗脸洗澡以后身上还能留香,当下就有些心动。
此时文兰便端来一盘温水,鼓动这位姑娘试用一下。
姑娘倒也没有推辞,反而用了那块桂花香皂洗了洗手。
洗净双手以后,她再将手放到鼻子边闻了闻,果然就闻到了一股清甜的桂花香气。
“这香皂味道果真不错!”那姑娘心中一喜,立刻就要将这块桂花香味的香皂买下。
一旁的文兰却道:“姑娘,这块儿香皂是我们是试用品。您若是喜欢这香皂的味道,我给你拿一块儿新的。”
说完以后,就取了一块包装好的桂花香皂送到面前,又对她说道:“店里还有些其他味道的香皂和能够滋养黑发的洗发皂,都是一样的价格,姑娘若是喜欢,都可以随便看看。”
那姑娘是京中盛丰布行家的千金盛如芝,家中自是不缺钱的。
见这香皂好看又好闻,店铺里服务的又周到客气,一个高兴,就将这里的香皂一样都买了一块儿。
见盛如芝一下子购买了整套六块儿不同味道的香皂,文兰就将她引到柜台前面。
她拿出一只十分精致的竹盒,将六块儿香皂整整齐齐放在格子里收好后,才盖上了那只印了宣字的盖子。
“姑娘,一共十二两银子。”文兰说道。
“这盒子不用钱么?” 盛如芝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样精致的竹盒,若是在市面上单独来卖,怕是也要五百文钱!
文兰:“姑娘您买了整套香皂,这盒子是送给你的。”
盛如芝听了,心中更是欣喜。使了身边的丫鬟抱了盒子,高高兴兴的就出了门去。
店铺里旁边有人见见多识广的盛家千金也买了这些香皂,立刻蠢蠢欲动。
不少人抢着让几位店员介绍起香皂的功效与味道,一一试用了以后,就也爽快的付了银子,买了喜欢的香皂离开。
沈宣此时正在对面的茶馆里喝茶,通过雅座的窗户观望铺子里的情况。
这宣字坊的铺子走的是高端路线,客人自是不像戏园仙味那样的小吃排起长队。
但凡是进了铺子的客人,特别是从两边铺子里过来的那些,基本都买了东西离开,这客单率还是相当高的!
到了中午的时候,路上的客人大多用饭去了,宣字坊里闲下来了一些。
沈宣才让金桂悄悄去了铺子,清点起今天上午的收益。
没想到短短一个上午,铺子里就卖了二十四块香皂,赚了四十八两银子。
这铺子果然如沈宣预料的一般,极为赚钱。
就算是扣除香皂比较高的制作成本,半日的纯利就抵得上戏园仙味整整两日的了。
第63章
单价越贵,利润越高。大晋贫富差异巨大,平民百姓吃饭都是勉强温饱,又哪儿来的钱消费?
沈宣在现代世界大学就是学的金融管理一类,家里又有家族企业。做生意从来没想过薄利多销,赚的都是有钱人的钱。
就如那盛如芝一个人就买了一套香皂,花费了十二两银子。
这十二两银子可能是京中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口粮。对盛如芝而言,也不过是点零花,洒洒水罢了。
果然,到了下午的时候,盛如芝竟然又来了,还带来了几个盛家姐弟。
“如芝?这就是你说的香皂铺子?看起来倒是与众不同。”
“好香啊,这味道果然清甜好闻,我进来了一会儿,就感觉头发丝都变香了。”
盛如芝上午在宣字坊买了一套香皂回去,中午吃饭之前,就当着一家的面拿了出来,在自己的姐弟和亲眷面前炫耀。
盛家是几百年的旺族,布行的生意做的极大,家里也有亲戚在户部任五品官。
盛家内眷早就开始使用肥皂,有的人还特地用了从南面运过来的椰油皂。然而如盛如芝手上的这种香皂却还是第一个见。
“这香皂倒是稀罕,瞧着晶莹剔透,形状精美,味道也好闻。”盛家的老太太见了也是忍不住赞道。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