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州码头和许多工厂的生意都捏在沈宣手上,若是新上任的知州不好说话,他们日后在此的生意怕是也难以为继。
“我准备举荐一个人做砂州的新知州。”薛凤麟想了想后,对沈宣说道。
“你可有看好的人选了?”沈宣问道。
“的确是有一个。”薛凤麟点点头道。
他凑近沈宣的耳边说了几句,沈宣便笑了,对他说道:“此人倒是合适,你眼光不错。”
“只是我若是举荐人才,还得提前教导他们一些东西。下峰的陈文勋和石锦荣二人肯定会有所动作,此事还得避开他们!”薛凤麟说。
“这有何难?”沈宣笑道:“你让下方郊县的所有官员都过来学习,就说是钦差大人交代的。”
数日后,薛凤麟果然发布了一条消息,召集了砂州下方好几个郊县的官员过来集中学习。
这些地方官儿都是九品县尉,芝麻大的小官儿,第一次被招入砂州,一个个也惴惴不安,都老老实实的跟在薛凤麟身边,听他讲解砂州管治的方法。
傍晚,陈文勋家中,石锦荣喝了一口小酒,开口问道:“陈大人,你的消息可当真?这薛凤麟真的要被调回京城了?”
那陈文勋也端起酒杯,闷了一口酒道:“自是当真!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打探到的消息!上次陛下派了钦差过来,便是准备要给他立功晋升的!他怎么可能还继续待在砂州?”
“唉!”陈文勋长舒了一口气道:“他总算是要走了!待他离开,我们可要把这新来的知州给笼络好了!”
自薛凤麟上任以后,砂州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他与石锦荣二人的日子却反而不如之前好过了!
之前给他们送钱的那些世家们,眼看着他们手上没有实权,也都不再送礼。陈、石两位大人每年只靠着俸禄过活,收入自然比从前少了不少!
“那可真是太好了!”石锦荣咚的一声放下酒杯说道。
陈文勋也就罢了,后来他也没少讨好薛凤麟,但薛凤麟对他却一直是爱搭不理,自己挣的盆满钵满,却一点儿好处也没能让他粘上!
十月底的时候,朝廷果然传来了圣旨,着薛凤麟任砂州知府期间,管治砂州经济发展成效卓越,百姓安居乐业。
故此特将他晋升为正四品顺天府府丞,命其年后正式叙职上任。
早在这道圣旨下达之前,薛凤麟便写了书信递交给二皇子,提到了举荐信任知州之事。
故而随着这道圣旨一起过来的,便是晋升砂州下属郊县的一名九品县尉指令。
这九品县尉姓黄,是普通乡绅出身,科举后被分派到了此地做县尉,为人老实勤勉。只是因着出身不行,人又不会逢迎,多年来都只得一个九品县尉的职务,半点都没能晋升。
薛凤麟接到圣旨以后,便派人将这黄县尉给接到了砂州。
这黄县尉已年过四十,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有晋升知州的一日,自是喜出望外,激动的满脸红光。
而陈文勋与石锦荣听到这新任的知州竟然是黄县尉,则是惊的掉了下巴!
要知道这黄县尉之前算是他们的下峰,因着不会溜须拍马,年年也是没少被他们刁难。也就是薛凤麟上任之后,境况才好了起来。
如今他上任知州,倒是让他们拉拢都不知从何角度下手了!
待傍晚的时候,薛凤麟宴请这黄县尉回家吃饭,才向他说出了自己举荐他升为知州一事。
黄县尉回想起之前这薛知州曾特地叫了许多县尉来府衙学习,对自己又格外关照。此事才明白原来那个时候薛凤麟便有提拔自己升为知州的想法了!
“黄某多谢薛大人抬爱!薛大人的恩情,黄某此生不忘!”饶是黄县尉是个不善拍马之人,此时却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薛凤麟的举荐之恩!
“不必多礼。”薛凤麟对他说道:“砂州乃是我一番心血,能有如今的景象,我自是不能让他坏在旁人手中。”
“我瞧你庶务上管理的颇为不错,倒是很适合接任这砂州知州一职,此乃是你自己的本事。不过如今你既得了举荐,晋升了砂州知州,就要珍惜这机会,好好管理砂州一地,切不可与陈文勋、石锦荣二位大人一般,只顾自身利益,不顾百姓社稷!”
为防止那陈文勋与石锦荣拉拢收买黄县尉,薛凤麟还特地点了他们的名字出来。
那黄县尉听了,果然抱拳说道:“薛大人放心,在下一向不齿与那等人同流合污!继任砂州知州期间,必当一切以百姓社稷为先!”
……
十一月底,砂州知州府的门外,一排排箱笼被大包小包的运往了砂州码头。
今日薛凤麟与沈宣二人就要准备回京了,这次他们准备还是直接从码头坐船出发,水路到达州后再坐车回京。
第124章
如今距沈宣怀孕已有四月,胎相已经坐稳了,倒是不怕路途颠簸。
不过为防路途颠簸,薛凤麟还是命人在马车上加了不少垫子,叫沈宣坐上去觉不出一丝不适。
为保沈宣路途平安,薛凤麟请了李大夫沿路跟随他们上京。
只是李大夫在砂州多年,一身家业都在砂州。无论薛凤麟出再高的价格,都不愿与他们长居京城。
因此这次薛凤麟也便只得让他先跟去京中,待找到了替换的医生以后再将人护送回来。
沈宣他们来砂州时身上也并未带许多东西。然而在砂州住了三年,回去的时候便是大箱小箱,光是抬担子的工人就请了三十多个。
马车行在路上,沈宣忽然听到车外百姓嘈杂的喧闹声,似乎十分热闹。
沈宣有些好奇的掀开车帘,才发现去码头的方向一路两边竟然站满了砂州百姓。
见沈宣掀开车帘,那些百姓们竟十分激动朝他们挥起手来。还有人高声喊道:“知州大人和知州夫郎,你们一路平安!你们的恩义,砂州的百姓们永远记得!”
“对!我们砂州百姓永远不忘二位的恩情!”
……
这一顿呼喊,便有更多的人此起彼伏的跟风起来,一时间整个街道两旁都是相送薛凤麟与沈宣二人的砂州百姓。
沈宣没想到竟然会有这般情景,此情此景不禁让他心中动容。
他侧头看了一眼薛凤麟,才发现在外一向表现的淡定自持的薛凤麟目光中竟也有一丝湿润。
沈宣握住薛凤麟的手道:“你看,你为这些百姓们做的,他们都看到了。”
薛凤麟紧紧回握住沈宣的手,沉声说道:“我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半是为了做出一份功业证明自己,一半是为了你。”
“砂州发展至此实乃意料之外,没想到这些百姓们竟然会如此感恩,这中间实属是你的功劳!”
沈宣闻言笑道:“你说来容易,但如此双赢的事情,多年来却也是没人去做的,你能做到便已是极不易的。百姓们一向质朴,谁能让他们得利,他们就感激谁。如今你就是砂州的再生父母,此事你不必谦虚。”
马车一路到了码头,来到了登船的入口处才停下来。
薛凤麟扶了沈宣下车,便听到四周一片哗然。又有不少百姓们大喊一路平安,依依不舍的护送两人离开。
“那女子,好像是我糖厂里的一名工人。”沈宣环顾四周,看到一名有些眼熟的女子,瞧着有些眼熟,身边还站着一个精神抖擞的哥儿。
那哥儿与女子一身细布衣裳,身上还佩戴着一身银饰,正是莹娘与赵宝珠两人。
“娘,你今儿换了班,便是特地出来送薛大人与薛夫郞两个人的吧?”赵宝珠一边对着沈宣他们挥手一边小声问道。
“当然了!知州与知州夫郞算是你我的再生父母!若是没有他们。我们哪里能有今天?”莹娘说道。
莹娘作为糖厂最早的一批工人,如今早就已经升成了二等管事,一个月的工钱便有半吊钱!
他们如今不仅已经住上了新翻的瓦房,赵宝珠除了手上的几亩租地之外,去年还咬牙在码头摆上了一个卖吃食的小摊儿。靠着一点儿做吃食的小手艺,也是挣了不少钱!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