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什么?我敢做什么?我最多给他改改倒霉命,有沈名在呢,你还怕我把他拐卖了?”
李司净确实怕。
怕外公托梦的叮嘱没能做到,更怕临近拍摄尾声,弄丢了《箱子》男主角。
可是,沈道长亲自来了,迎渡也不是邪门路子。
两个正规道士,要带独孤深去做事,怎么想都不可能让人遭遇不测。
李司净犹豫的视线,落在了独孤深身上。
已经拍完戏份的独孤深,正费劲的去摘假头套。
拍摄中看起来便于伪装,简单就能套上的司仪长发,一到卸妆的时候,就麻烦得需要旁人来帮忙一根一根的拆。
看他那样子,恐怕已经跟迎渡和沈道长定好了,才会匆忙的换下拍戏的装束。
李司净叹息一声,不放心的叮嘱迎渡。
“你最好是能给他改条好命。”
他们离开拍摄现场,沈道长一路上笑声就没断过。
迎渡在清泉观也算是天赋卓越,师父宠爱,在娱乐圈电影圈更是风生水起,眼高于顶。
谁不是捧着迎渡,想沾他一身好运的光。
哪怕遇到过李司净这种根本半点儿不信的人,开口嘲讽,充满怀疑。
“哈哈,林迎你也有今天。”
沈道长真是止不住回味李司净的神色,“李司净不愧是命中带煞,神挡杀神的七杀格,别说他有带人入梦的能力,就单凭他的胆识,也能成一番事业了。”
“少夸点。”
迎渡当然清楚李司净胆识过人,谁的面子都不给。
“我这辈子算是遇上李司净和李铭书了,祖孙俩一个德行,都不是什么好人。”
边说还边盯着李铭书的背影,不知道这家伙又在筹谋什么。
他不耐烦的催促:“喂,沈名来了,你要安排就赶紧。”
李铭书只是走到了山道,回身看了一眼迎渡道:“你守祠堂。”
“祠堂?”
迎渡难以置信,拉着李铭书远离了沈道长,才低声质疑:
“那里有什么可以守的?场景不是已经拍完了吗?我们不该上山?”
“祠堂祭山,阴气氤氲,迷了路的魂魄极有可能会在山与祠堂的路上徘徊。我和沈道长上山,找消息,你去祠堂等消息。”
他这样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根据,不过是为了保证迎渡的安全,让他别跟着一起上山。
但李铭书肯定的说:“也许阿深迷了路,能遇见你。”
迎渡闻言,看了下山的路,竟然没有反驳。
短暂思考之后,烦躁的叮嘱了李铭书一句:“记得帮阿深回消息,他肯定不希望家里人为他担心。”
这下轮到李铭书诧异了。
“阿深没跟你说过吗?”
李铭书竟反问了他,“他已经没有家人了。”
迎渡一愣,并没能理解李铭书话里的意思,仍是那副脾气。
“家人这种东西,没有就没有吧。二十岁也成年了,该独立了,没爸妈唠唠叨叨和亲戚指手画脚,不知道有多快活。”
李铭书只叹息一声:
“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每一年家里都在办丧事,今年司净遇到他的时候,他母亲刚刚去世。他已经没有家人了。”
同样的话,再听第二次,哪怕是没心没肺的迎渡,也沉默得脸色发青。
山里的寒风吹拂,刮得他耳尖麻木。
想起曾经跟独孤深说说笑笑,讨论春节要跟亲戚聚一起,更想起独孤深捧着箱子讲述自己愿望的模样。
这么一个二十岁的学生,老气横秋的只希望能跟爸妈亲戚一起过春节。
可他已经没有家人了。
一个都没有,孤零零的好像自己的名字,一出生就注定着深深的孤独。
迎渡没再说话,叫上助理,去了贤良资料馆。
李铭书随手取了祭祀用的红绸,叫上沈道长,循着山路,往山上去。
沈道长跟迎渡是一同长大的师兄弟,性格脾气却大相径庭。
迎渡随心所欲,一张嘴能得罪八百个人,谁看了都知道是家里溺爱惯出来的毛病。
沈道长则是出了名的善解人意,但凡谈上两句,他都能察言观色的给个准话,堪称清泉观最灵验的道长,声名赫赫。
他先入门一年,占了个师兄的名号,迎渡却从来不叫。
总是“沈名”“沈名”的呼来喝去,很不给他师兄的面子。
沈道长也不气恼。
迎渡来清泉观,修的是命,他来清泉观,修的是心。
只要出门看相走阵做法事,能够赚点小钱,助人为乐,得善信一句夸赞崇拜。
他就心情良好。
李铭书走上山路,并不多话。
沈道长天生就是健谈的性格,止不住路途闲聊。
“小友,我看你面相端正,三停匀整,这一路虽说波折不断,但是落了困境,自有贵人相扶,晚年更是子孙满堂,妻女贤孝,膝下承欢……”
正说着,山里的风带出了异样的气息,吹得沈道长浑身上下警觉,顿时住了口。
李铭书只是笑,停下了步子。
“你再看看。”
沈道长没能琢磨透他的意思,仔细看了看他的模样。
眉目清秀,天庭饱满,一双眼睛沉稳通透,确实是聪慧顺遂之福相……
可是,风刮得猛烈,仿佛对他方才看相说命极为不满。
沈道长不敢胡乱开口,也不知道是贵人还是妻女犯了忌讳,皱起了眉来。
敬神山这地方邪门之处,他听师父说了不少。
可谓是当年大张旗鼓派了人过来,说要毁掉这座山的根基。
又兜兜转转,死去活来,最终山还是山的样子,犹如规则与神谕般无法撼动。
他来这儿,是要替迎渡清理邪祟的。
然而,迎渡去了祠堂,也没跟他说邪祟在哪儿,偏偏让他跟这么一个不相识的年轻人上山……
诡秘莫测之处,沈道长心思一乱,再看眼前年轻人,顿觉不对。
“何方——”
那声“妖孽”没能出口,李铭书已经拿出手上的祭祀红绸,缠上了他身旁的树干。
这捆的是四方结,扎的是五行木。
稍稍几个起落,能将这山坳里的一棵树,绑得比清泉观烧香熏染的松柏木还要漂亮!
“祸从口出。”
李铭书提醒他,“在这座山里,还是不要胡乱评价旁人面相、命途为好。有些讨彩头的话,落入不同人耳朵里,就是一些坏话,要生气的。”
沈道长当然懂得这样的道理。
被这人一看,那种冷冽的视线淌过全身,似乎看穿了他的生死、过往。
他总觉得李铭书说的“生气”,不是指具体的人。
更像在说这座山,说这阵风。
沈道长拿来套近乎万试万灵的话,也不知道哪一句在这时候触了霉头,顿时毕恭毕敬起来。
“前辈,受教了。敢问是何方大师,我们上山又是要布什么阵?”
“山里一介村夫罢了。阵法好定,地方难找。”
李铭书看着这颗扎稳了的树,感受着狂乱的风,竟露出笑意,放心的向沈道长伸出手说,“黄符纸给我。”
沈道长招呼徒弟拉开背包,里面成摞的黄符纸,要多少有多少。
他还跟着问:“大师这要做什么?我听师父说,这敬神山藏有仙脉,自周以来,祭祀能通达天听,引得神明下界。”
“大师可是在招仙?”
“不招仙。”
李铭书噙着温和笑意,抬手入口,利落的咬破指尖,血溅黄纸,痕走龙蛇,划拉出一道新符。
“招鬼。”
这符见了风,竟凭空燃烧,裹起一阵荧绿黝黑的光,散发着浓烈的烟火气,飘向眼前绑好了四方五行阵法的树木。
沈道长可没见过大白天招鬼的!
他还没能出声,就见燃尽的黄符纸,残烟撞了树干,又从树后走出了一道人影。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