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紧盯着刘备离开的身影,对方似乎有所察觉,转身回视后正好对上了陆离看向他的眼神。
这要是在现代,微近视的陆离在隔着一段距离的情况下,可能根本看不清楚对方的情况。
但此刻他对上那回视而来的眼睛,将一切看的很清楚,对方的惊讶、疑惑与不解。
陆离没有任何被抓包的慌乱或者不自在,只是笑着对刘备点了点头,像是自己只是单纯看看而已。
两人都拿出自己的淡定跟对方演了一出若无其事,至于彼此信没信,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果想要刷历史改变程度,对司马家动手算是一种办法,对着刘备与孙权动手也是一种办法。
如今刘备就在眼皮子底下,曹操却始终不曾动手。
而孙权,现在孙氏集团的掌权人还是他哥哥孙策呢。
陆离清楚那边以后会给曹操造成的麻烦,但现在这个情况下他们要是跑去打南边,以后孙氏那边确实不会成为曹操的麻烦了,他们或许会成为袁绍的。
敌方也好,己方也罢,如今总体目标没有任何偏移,也没有办法产生偏移,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接下来不可避免的是袁曹之间的对抗。
虽然历史上是魏蜀吴三分天下,但如今曹操是真的站在了台面上,另外两家还处于一个蛰伏状态。
至于蛰伏的最后是破土而出、一飞冲天,还是干脆利落的化作他人养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被所有人关注的袁曹双方,袁绍那边有个袁绍拖后腿,曹操这边也有个天子在搞事情,内部情况四舍五入一下总结为打平。
而要看外部情况的话,袁绍那边要防范边境胡人,曹操这边也得防一下南边的孙策,都不算是特别太平。
再看其他,袁绍那边兵多粮足,曹操这边有对方不买账的大义名分。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大多体会不到袁绍的坑人之处,体会过却还待在对方那里的不会往外宣传自家明公的不是,离开那里的就算宣传也容易被当成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人们对于袁绍的看法,正好印证了真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一至名言。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他们看到的袁绍是坐拥四州之地的北方霸主,妥妥的明主之相。
所以陆离其实并不意外有人会在袁绍与曹操之间更看好前者,他意外的是对方自己看好也就算了,怎么还要来拉着自己一起去呢?
是我站的还不够高,名声还不够大,所以你没有听说过我跟袁本初之间完蛋的有多彻底吗?
做出这种荒唐事的人是议郎吴硕,陆离如果前世认真研究了这段时期的历史,听到这个名字怕是要立刻往皇宫所在的方向看上一眼。
因为在历史中,对方正是衣带诏参与者之一。
陆离虽然因为前世的缺课没能在这方面先知先觉,但如今切实在参与这段历史的他很清楚对方的某个身份——董承的心腹。
你要说董承的心腹因为曹操杀了董承,所以准备去投靠袁绍,陆离是相信的,这件事合情合,完全不会让人觉得这有什么毛病。
毕竟这年头政治生涯如何很大程度上是跟上司挂钩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汉官场有的时候还真的有那么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
像董卓那样对昔日拔擢自己的上司动手的人,那真的是相当相当少见。
此刻面对前来寻找自己的吴硕,陆离认为对方想要投靠袁绍没啥毛病,虽然他不可能就这样放任对方去就是了,毕竟谁知道董承有没有跟他说过什么,把他放出去不相当于给袁绍那边一个师出有名吗。
所以问题就是出在这里,他去就去了,为什么去之前还要来找陆离呢?
对方但凡不是脑子被马踢了,都不可能觉得陆离能够被他这一点都不打动人的言语劝动吧。
如果他自己一个人偷偷走,说不定还真的能够走掉。
可他偏偏来找陆离,跟狼人自爆一般说上这一大堆,难不成他觉得陆离拒绝了他就不好意思阻拦他了?
又或者他其实压根没想过要投靠袁绍,想要凭借着这个不靠谱的劝说被陆离“反向劝说”,顺势对着曹操投诚?
陆离:“议郎——”
未尽的话语截断于对方拔出的匕首,陆离并无防备,对方出其不意的动手,不可谓不占尽先机。
幸好对方不是什么久经沙场的老手,这年头虽然大家讲究一个文武双全,但也不是没有偏科生,眼前的议郎显然就更偏向于文士,武功方面欠缺了不止一点点。
也多亏陆离在成为卫尉之后,想着好歹要统领着不少人守卫皇宫呢,多少锻炼了锻炼,不然可能反应都反应不过来,直接就命丧当场了。
陆离会客的地方没有什么能让人绕着跑的大柱子,但有些许障碍物,以及外面守卫着一位孔武有力的壮士。
躲闪之间,陆离这个时候突然挺能解秦始皇的,虽然他的佩剑并没有对方的那么长,但这个机动性真的比不上匕首,尤其是两人之间距离太小了,但凡停下来拔剑,那个功夫已经足够对方将匕首送入陆离体内了。
石锤听到动静后迅速进来,他年纪或许大了,身手也比不上年轻时敏捷强大,因为这些年跟着陆离其实没有太多的对敌机会,也不存在什么经验的沉淀与积累。
但当他出手,就让人分分钟明白当年张角在混乱地区行走的底气之一为何。
如果非要说连吕布都要稍逊一筹,那就有些吹牛了,但虽然跟吕布那样的超级天赋型选手没法比,却也可称之为难得的猛将勇士了。
当鲜血从行凶者身上源源不断的涌出,在劫后逢生的大起大落之余,陆离心中忍不住为石锤感到可惜。
他有这样的能力却只寂寂无名的待在自己身边,哪怕陆离是那个被对方保护的人,都忍不住想要叹息这种资源浪费情况。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吊桥效应”衍生而来的情绪,冷静下来后,他又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多余。
他从来不是做决定的那个人,张角也不是,石锤自己才是。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对方选择了自己的心之所向,陆离不过是他为心之所向应承下来的守卫对象而已。
陆离看着死不瞑目的刺客,以士人的身份行刺客之事,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上一个遇到这种事情的人是董卓。
他看着衣服上被溅上的鲜血,换了件衣服后立刻朝着司空府赶去。
是为恩主复仇,只不过欺软怕硬选择了自己,还是想要帮着什么别的人转移注意力呢?
刚刚在生死边缘上走了一遭的陆离,现在心脏冷硬的可怕。
他现在好像突然就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疑心病重,就拿他自己来说,经历了这么一遭之后,日后再有这般人要来见他,与他单独说事情,他怕是都不会如今日这般轻易应承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曹操眼看着陆离顶着一张冷酷又苍白的脸出现在自己面前,一时之间都有些惊住了,这是他从不曾见过的陆离。
曾经护送对方回乡祭祖时,陆离在路上遇到不法官吏之时尽管也是毫不留情,但冷酷伴随着的是愤怒、讥讽。
曾经先帝去后,陆离也表现过苍白,但苍白伴随着的是悲伤与茫然。
唯独不是现在这般,似是惊魂未定,又像是杀心顿起。
曹操上前握住陆离的手,触感冰凉且带着几分湿润,哪怕脸还努力板正着,可手似乎已经通过温度与汗水透露出足够的情绪。
曹操拉着他走入室内落座:“伯安怎这般?”
陆离反手握住了曹操的手:“明公,今日遇厄,险些再无相见之日。”
说着,从对方突然找到自己说有事要跟他讲,再到对方以邀请他一起投奔袁绍转移注意力,最后“图穷匕见”,陆离半点不曾遮掩的说出了自己遇刺的全过程。
好似后知后觉,又好似知晓如今真的安全了,陆离心中突然生出了无限的后怕。
这种害怕中带着人贪生怕死的本能,也带着几分延伸到后果上的巨大代价。
看起来他的死好像只是死了一个人,实际上他的死可能还牵连着一个世界呢。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我和我的排球都很受欢迎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