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旭脸色一正:“从接到试题开始,本官就与众位同僚一起进了贡院,同吃同住,诸位可是怀疑本官?”
考官们赶紧打哈哈:“怎么可能,柳大人为官严谨,眼里容不得一点儿沙子,自然是不可能的。”
“是极是极!”
“定是有人想要陷害柳大人,我等怎会相信!”
“……”
柳元旭打发一众考官回去阅卷,心里叹了口气,如今圣上坐稳皇位,肃清吏治,朝中已许久未曾有大事发生。
没想到这次事情竟会落到自己头上,若是试题泄露,首当其中遭殃的会是他这个主考官,他很难不怀疑,是哪个政敌陷害。
柳元旭把贡院内的事情写到折子上,让围守的武将呈给圣上。自己先主动禀告,跟别人告发,处罚是不一样的。
陆川不知道,他的一篇文章,搅得一众考官人心惶惶,无心改卷。
此时他和谢宁在院子里,一同躺在躺椅上,看唐府送来的稿件。
前几天谢宁看到云歆写的手札,一时惊为天人,恨不能一口气全看完,可惜对方送过来的只有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没有全部送过来。
于是谢宁赶紧写信让对方把剩下的部分送来,并在信中简单点评了前面的内容:关系复杂、内容流畅、让人欲罢不能。
云歆过了几天才把剩下的稿子送来,她还怕写得不好,只整理了一部分。后面的内容,是接到谢宁来信后,才开始整理的,所以晚了好几天才到谢宁手上。
陆川见谢宁看得如此入迷,不免有些好奇,便拿起谢宁看过的部分看了起来。
夫夫俩一同休闲看书,颇为惬意。
陆川看完开头,就知道谢宁为何如此着迷,这小说有种他前世时看的狗血剧的既视感,感情的拉扯,内心的纠葛,在这本书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活脱脱就是古代版的狗血文!
谢宁一口气把剩下的内容看完,期间偶尔爆笑,又偶尔抽泣,哭得梨花带雨,一边还要骂骂咧咧,带着鼻音有些软软的。
陆川就这么看着他哭,一边含笑一边无奈地摇头,只默默给谢宁递上手帕。
谢宁夺过手帕,粗糙地在脸上抹了抹,又继续看起来。
看完最后一页,谢宁合上书页,手掌一把拍在躺椅的扶手上。
“我决定了,下一本接档的小说,就让这本《锦云城》接档!”
“太好看了!到时候肯定很多人要追着看!”
陆川扯了扯谢宁的袖子:“等一下,宁哥儿,你要不要先问问荣斋先生?”
谢宁扭头看向陆川:“这么好看的书,荣斋先生肯定会喜欢!”
陆川无奈:“我不是说好不好看,而是让你问他能不能登报,会不会犯忌讳?”
谢宁这才想起之前《珍娘传》发生的事情,还真得找人好好问问。
万一犯了忌讳,让人给封了,他后悔都来不及!
第131章 乌龙
严阁老皱着眉看完手中的奏章,一言不发地把奏章递给旁边的白阁老,白阁老看完,脸上的表情跟严阁老一样。
这本奏章传了一圈,在所有人都看完后,整个文华殿内陷入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发言。
“这事儿,众卿怎么看?”圣上看众人都不说话,只好开口问。
严阁老闭了闭眼,开口道:“此事究竟是不是试题被泄露?还得仔细查过才能确认。”
白阁老说:“严大人此言差矣,如此明显的证据,早已显露在考生所答的卷子中,此事定是舞弊无疑!”
谁人不知严阁老的孙子参加了这次乡试,为了避嫌,严阁老及他的门生,一个都没有担任主考官和副考官。
此事一旦被定性为舞弊,即便他孙子没有参与,很大可能也会被取消本次考试成绩。这一届的考生,不管成绩好坏与否,名声都会蒙上一层灰。
严阁老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受此牵连。
严阁老面上没有什么表情,目光淡淡地扫过白阁老:“科举乃国家大事,仅凭柳元旭的一封奏章,怎可轻易下此定论,白大人慎言。”
“严大人此言有理,臣提议,先把主考官柳元旭和一众副考官扣下,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御史王大人提议道。
白阁老赞同:“正如严大人所言,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乃是国家大事,是该慎重,臣附议,确实该由三司会审。”
殿内的几位朝廷大臣,除了严阁老挣扎了一下,没有一个人反对。
这次的主考官柳元旭,是钟阁老钟首辅的门生。钟阁老年纪大了,这些日子为了秋收,累出了病,这几天都请假在家休养。
圣上表情也很不好,他登基四年有余,自认从未有私心,每日战战兢兢打理国事,最近才刚坐稳皇位,就出了这种事儿,怎能不让他愤怒。
先帝留下来的这帮臣子,果然是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他这几年清了不少,竟还有人不懂得夹着尾巴过日子,就别怪他不留情面。
圣上登基以来,提拔了不少新人,但老臣还是重用的,新势力以都察院的苏元为主,与白阁老一派和钟首辅一派,形成三足鼎立。
如今看来,又得削一批老臣了。
在几位大臣的讨论下,定下了以刑部尚书为主审官,圣上正要下旨,王勤从殿外走进来,在圣上耳边说了几句话。
然后几位大臣便看到本来眉头紧锁的圣上,脸上好像浮现了一抹尴尬,紧接着便是羞恼,要下旨的话迟迟说不出口。
就在众人疑惑王勤说了什么时,圣上挥了挥手:“此事稍后再议,朕还有事情要处理,众卿退下吧。”
说完圣上便离开了文华殿。
众人惊愕,白阁老还想上前说些什么,被王大总管笑眯眯地拦下。
王大总管表面笑眯眯,实则内里早就要把牙齿咬碎了。
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让圣上丢了脸面,一会儿他还得去向圣上告罪呢。
王禄这个小兔崽子,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几天病了。
幸好圣上还没下旨,否则就真的是丢了大脸了。
白阁老问:“王公公,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其他几位大臣也看向王勤,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圣上是因为王勤的几句话,才突然变了脸色,改变主意走人。
王大总管苦笑,给几位大臣解释,圣上把他留在文华殿,就是让他把事情说清楚。
“柳大人奏章里所写之事,乃是一场乌龙。”
王禄是王大总管的干儿子,除了在文华殿当差,还负责对接大安周报的审核工作。
在乡试前,各方学子在醉香楼举办的宴会,大安周报的记者本来是想写成新闻登在报纸上。稿子递到王禄那儿,王禄觉着乡试在即,大安报纸将此事登报,容易激化学子间的矛盾,为防那些学子惹出事端,便让大安报纸把稿子撤了。
所以那天宴会所出之题,只有参与宴会的学子和夫子官员们知道,很多大臣和百姓都不清楚。
主要出题者是礼部侍郎卢忠夙,早在在乡试开始前半个月便被关起来出题,直到考生们考完最后一场考试,他们才被放出来。
至于乡试试题和那天宴会所出之题为何会一样,纯属是巧合。因为朝堂上这几个月里,对于国库空虚的问题,讨论了不下百次,自然就联想到了。
出了考场后,很多学子都在讨论这次乡试的时策题,王禄正好生病了,没能及时上报给王大总管知道。
而柳元旭等一众考官早早进了贡院,至今还未能出来,不知详情,自然就想到了试题被泄露。
圣上一收到柳元旭的奏章,意识到问题严重,第一时间召集了重臣来商量,没想过要找人提前查问。
幸好王禄今日病好了,销假来文华殿当差,正好撞上,赶紧拉着他干爹出去说明实情,及时拦了下来。
听了王大总管的解释,几位大臣也是满脸尴尬,他们算是知道了,方才圣上那一脸尴尬和羞恼,是因为什么。
虽然都是阴差阳错,到底是让圣上丢了脸,几位大臣也只能当做这场谈话没发生过,没人敢在圣上提一个字。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