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26)

作者:羽春 时间:2025-02-08 12:08:02 标签:生子 布衣生活 种田文 成长 日常 交换人生

  谢岩要回去一趟,到时候连上溪村都不会进。

  他可能会去黎寨走一趟,商号的根在黎寨,他去了,寨子里的人有底气。

  别的行程,以后再说。

  到书斋,陆杨让他尽情挑书,“有喜欢的就拿回家去,你在这里能看多少?回家看,看完拆了。”

  谢岩喜滋滋去挑书了。他很少买书,碰到喜欢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但能买书,他肯定选择买。

  好书不厌百回读。他背下一篇文章,就只看那一篇,买全本,就会把别的文章也看看。许多文章藏在书里,他可能看过,当时觉得不太好、看不懂,突然重温,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陆杨靠在柜台边看着他,见他跟进了粮仓的小老鼠似的,两眼冒着精光,如饥似渴的翻阅书籍,手里拿了两本,继续翻阅,就有了取舍,拿一本、放一本,放下了,又十分为难,两相犹豫,表情极为生动。像是偶然进了粮仓,但一个口袋都没有拿,只能拿走少量的粮食,把他给急的!

  陆杨踏步过来,把他手里的三本书都拿上了,让他继续挑。

  谢岩矜持着,想省省钱。

  陆杨就说:“你看,一般人考得好,都有个财主过来送金银元宝、送良田美妾。你把我当你的财主好了。别的都没有,好书任你挑。”

  谢岩又笑起来,书架上这点书,不够他挑的,这家买个三五本,下家买个三五本。多逛几家,书籍重复率高,难得能挑中一本。中午在外面吃饭,晚间回家的时候,夫夫俩手里拎着二十三本书。

  谢岩买了些大家文章合集,某些大人的文集、诗集,还有他最近才感兴趣的棋谱。省城的书斋路子广,他看见有些是某某书院的文章优选,他也买了几本。余下的还有些经商用的书。他没听过上头的名字,翻开来看,有些行商的经验,便也买了。

  回家瞧瞧,跟科举相关的书没多少,大多是杂书。

  谢岩要好好补补。他很久没看杂书了,想念得很!

  晚上在家吃,乌平之早回来了,看谢岩乐颠颠的献宝,听完书名,乌平之一时无言——他要是有个好脑子,也去看别的书。

  饭后都去书房坐会儿,谢岩看杂书,捧着书本能聊聊闲话,三人坐一块儿,东拉西扯的,什么都聊。

  乌平之在金佛寺看见了很多熟面孔,他认得的一些书生也来赶考了。看他们慌张的样子,结果应该不好。

  城内许多书生聚在一起饮酒诉说,听说好几处又有矛盾,还有一拨书生打了群架。据说是在府县读书时就有的矛盾,考完以后,言语不和,就动手了。

  乌平之回来路上还逛了逛裁缝铺,和府城差不多,时新的花样大差不离。

  谢岩就跟他们说书上的事,小声吐槽某某大人肯定是被人拍马屁了,很多文章都到不了出书的程度,还是被人印出来了。

  “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陆杨不经意翻了个白眼。

  天爷啊,除了他家状元郎,谁会这样去笑话朝廷官员啊。

  陆杨也在翻书,是谢岩买的经商书籍。内容跟《陶朱公商训》有些类似,写法不同,是以经商者的视角,去讲述一件事,然后引出一句总结。像是读书过后的实践笔记。

  陆杨说:“这书写得浅显,我都能一目十行的看,但写法实在有趣,我也要这样子写写,好总结经验。我现在说起做生意,都是东一下、西一下,没个章法,想到什么说什么。”

  聊得差不多,天色晚了,要回房歇息了,三人又商量去探望季明烛的事。

  几天过去,季明烛的身子应该养好了,该去看看了。

  等待成绩期间,都没大事,定在明早去季家。

  谢岩回房不拿书,和陆杨一起洗漱完,夫夫俩去歇觉。

  看书大补,谢岩很有精神,还想找陆杨考考状元。

  陆杨故意闭着眼睛,假装困得厉害,瓮声瓮气的说不要。

  谢岩抱着他亲亲,“要嘛,喝个鸡汤补补。”

  陆杨听得装不下去了,嘻嘻笑起来,“谁喝?谁补?”

  谢岩亲他,“你喝,你补。”

  陆杨捏他耳朵,“你来,我看你能炖什么汤。”

  这晚半夜,谢岩出去取热水,回来得偷偷摸摸的,一点不如刚来时的洒脱。

  陆杨问他在躲什么。

  他说:“我装一下。要是遇见乌平之了,他笑我,我就突然挺直腰板……”

  陆杨笑坏了。

  他家状元郎真坏!

  擦好身子就真的要睡了。次日睡到自然醒,在家吃过早饭,三人结伴去探望季明烛。

  季家在省城有商铺,家宅有一处,小了些,地方好找。

  他们几个默契不错,盛大先算着日子,也是今天来的,正好齐聚一堂,骂一骂那个下药的小人。

  季明烛身体好了,精神还萎靡着,这几天茶饭不思,过来跟他聊两句,他都说没脸回家。

  乡试不比其他,这要等三年。三年之后,他都熬成什么了?那时气势弱了,也没信心了,越考越差。到老了,还是个秀才。

  谢岩跟他是舍友,两人同住一间屋子,上学都在同个教室,相熟以后,吃饭也在一处,晚间还偶尔留下来小聚,一起谈文章,聊学问,辩论辩论,还互相试策。

  季明烛的性格很外向,也很开朗,为人不拘小节。他还没见过这样子的季明烛,听闻便皱眉,骂两句别人,也想说说他。

  “还没出结果,就想着取不中。还没去尝试,就说以后越考越差。一次成绩都没拿,就说到老了都是个秀才。你这点志气,落在文章上,骨头都软三分!”

  季明烛本性在,他跟谢岩顶嘴,“我这是跟你们诉苦,我最后那场,憋着一肚子的气,字都是戳着写的,非常有劲儿!要说文章志气,那都是我用骨头写的!”

  盛大先赶忙接话,“这更好!你就不该想那些丧气的,你现在就当你要取中了,把身子养好,好吃好喝好睡,奔着参加鹿鸣宴去准备。到贴榜那天,你跟那小人遇见,也不算弱了气势!”

  季明烛果真饿了,让小厮去灶屋叫饭菜。

  几人在他家留了一顿饭,他怎么都不肯说那小人是谁,只说出了结果再提。

  距离出结果不久了,外头越来越热闹,乌家这样隐蔽的宅院,都被人找到了。一群人说是来认门的,等着成绩出来,就上门报喜。

  考生上千,他们要挨个认门,只等着挣报喜的赏钱。

  取中举人的数量有限,到时能用上的地址只有几处,挣的是辛苦钱。

  听说还要买炮竹,买红纸。

  也听说有人不要脸,前面的路不跑,门也不认,听见哪家放炮竹,就往哪家跑,上门报第二次喜,也厚着脸皮讨赏。

  陆杨早早准备,跟雷伯伯出门一趟,换了一篮铜板,这样给赏钱又多又重,压手,显得喜庆。

  谢岩余下的几天,除了看书下棋,就是去灶屋炖汤。炕上的鸡汤不作数,灶屋的鸡汤才是真的补。

  乌平之看腻了书,闲来无事,一会儿跟谢岩下下棋,一会儿跟陆杨聊聊生意经,偶尔也钻到灶屋,看这两口子炖汤做饭。

  好一个夫唱夫随。乌平之瞧出趣味,在旁看得津津有味。

  九月初二,乡试张榜。

  乡试的成绩是从中午开始写,流程繁复,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在布政司衙门外贴出来时,天还是黑的。

  黑天的时辰,外头都有很多提着灯笼等待的人。

  贴好一榜,就有人挤过来看。再贴好一榜,又有人挤过来瞧。

  人群中传出大声的喊话:“三水县谢岩名列榜首!是今年的解元!”

  这一声之后,还有众多喊声陆续传出来。

  在陆杨他们来附近酒楼看热闹的之前,报喜的班子已经闻讯奔走。

  清晨,阳光还没照进院子里,陆杨、谢岩、乌平之等三人咬着饼子、喝着面汤,说待会儿去酒楼要走后门,前门的路肯定都拥堵了。

  这天出成绩,他们惬意着,也紧张着。

  谢岩惦记着陆杨押注的银子,要是没考中解元,就赔钱了。

  乌平之想着名次,哪怕是最后一名都好。他心态稳了,却也盼着能一举高中。

推荐文章

我爹他是九千岁

花大人他只想要个孩子

明明明月

我真的不想演

暴君和他的小萤火虫

医家夫郎

大佞臣

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穿越夫郎有点甜

上一篇:我爹他是九千岁

下一篇:咸鱼和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